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世界各国教育,
作者: 菲利普阿特巴赫,乔治巴兰主编,吴燕等校译
出 版 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1305002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研究型大学足21世纪的中心,对于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来讲必不可少。
——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菲利普阿特巴赫教授
●强化研究型大学的慨念、提高研究型大学的质量,需耍建直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刘念才 教授
●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表明首尔国立大学似乎已经达到了世界这说明边缘国家的旗舰大学也有可能威为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副校长金基石 教授
●在巴西,对研究型大学命运的讨论是联邦政府大学改革提议的中心任务之一。
——巴西科学与技术部前副部长 若昂斯坦纳 教授
●国家建设型大学也其亭美国等国家旗舰大学的很多特征,但它们在外围国家的前进过程中,历史地位蚀特、作用小可替代。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伊曼诺尔奥德瑞克教授
●自拉美独立以来,欧洲人陆就对其有很大影响,而美国和英国则在亚洲影响力巨大。因此,对拉美和亚洲进行比较应陔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国福特基金会乔治巴兰
本书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进行讨论,深入透彻地理解了“研究型大学几乎是全世界学术界都关注的中心议题”这一主题。书本主要聚焦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几个国家,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他们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与措施、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可以为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对高等教育工作者和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员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国家都提出了通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本书主要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与措施、面临的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为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对高等教育工作者和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员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菲利普阿特巴赫(PhiIip G.AJtbach)是波士顿学院高等教育专业的莫南(J.Donald Monan SJ)教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阿特巴赫教授担任了2005~2006年度“富布赖特新世纪学者项目”的主任。主要著作:撰写了《比较高等教育》、《知识的情境》,编写了《印度上师的衰落》,合编了《亚洲的大学》、《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手册》等。同时,还曾担任《高等教育评论》杂志的编辑。
目录
知识的帝国及其发展
上篇 亚洲的发展
中国的旗舰大学与经济改革
中国研究型大学:分化、分类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超越“零售知识”:印度建立研究型大学的前景
印度建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前景
在边缘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的
案例
十字路口上的日本旗舰大学
下篇 拉丁美洲的发展
巴西的领军型大学——最初的理念与当前的目标
巴西的研究型大学
知识的最高殿堂——作为国家建设型大学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墨西哥研究型大学的作用:范式是否在改变智利有没有研究型大学
在中等收入国家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挑战——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为例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高等教育政策与研究型大学
作者简介
书摘插图
研究型大学在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来讲必不可少。作为科学全球化的关键构成之一,研究型大学把科学、学术和新的知识经济联结在一起。研究型大学为技术和知识主导的社会培养新的劳动力,发展现代科学所必需的新知识,同时还是全球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也非常重要。
虽然总数很少,但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位于已工业化的发达经济体。近来的各种世界大学排名都显示出,研究型大学主要出现在几个国家。然而我们却要审视一下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其数量虽少,但正在增加。如果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不再仅仅是富国的专利,那么研究型大学就必须在发达国家之外的地方获得成功。在建设和发展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一些独特的问题。
本书把研究型大学定义为:在许多学科领域从事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并拥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所必需的实验室、图书馆及其他基础设施。虽然典型的研究型大学是大型、多学科的,但也存在少部分小型研究型大学,只专注于某一较窄的学科领域。研究型大学通常培养各种层面的学生,这表明其关注点不仅仅是科研。事实上,科研和教学的相互支撑是这些大学的特点之一,它们主要雇佣具有博士学位的全职工作人员(Kerr,2001)。
引发该讨论的原因在于,我深信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必须国际化,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应在知识的网络中拥有自己的地位(Altbach,1987)。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心和外围总是存在的,中心主要集在那几个重要的、已工业化的国家,然而研究能力在全世界既有传播的空间,也有实际的需要。每个国家都拥有研究型大学不太可能,但是许多发展中的中等收入国家都有能力拥有研究型大学、有能力参与全球知识体系。小国可以在已选定知识领域与周边国家形成联盟,提升自己参与全球科研的能力。这是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需要与全球的学术系统建立联系,以便能够理解先进的科技发展并有选择地参与竞争。小国或穷国的学术机构不可能与发达工业国家的牛津、哈佛等大学进行竞争,但大多数国家都能够支持至少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去参与国际科学探讨,理解与本国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领域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