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

分类: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李先国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 230000版次: 1页数: 258印刷时间: 2007/10/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46206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朱自清对西方文论的借鉴来考察朱自清的文艺思想,作者认为,朱自清立足现实,在借鉴西方、阐释传统中形成了化俗从雅的文学观。
作者简介
李先国,男,湖南常宁人。1971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分配至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从事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2002年调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5年调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1998年以前主要从事歌词研究,2002年以来主要从事朱自清研究、批评想象研究和沃尔特佩特研究。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30篇。现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
目录
引言
第一节朱自清研究概述
第二节朱自清文艺思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朱自清文艺思想的局部研究
二 综合研究与专题考察
第三节本论文承担的主要任务、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借鉴的目的
第一节发展新文学
第二节阐释旧传统
第二章 借鉴之一:朱自清与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1916—1922)
第一节托尔斯泰的中国之路
第二节借鉴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原因
第三节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与民众文学观
第四节对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改造
第三章借鉴之二:朱自清与佩特的唯美主义(1922—1928)
第一节沃尔特佩特的中国之路
第二节借鉴佩特唯美主义的原因
第三节对佩特唯美主义的接受
第四节对佩特唯美主义的改造
第四章借鉴之三:朱自清与瑞恰慈和燕卜荪的语义分析学说(1929一1948)
第一节瑞恰慈和燕卜荪的中国之路
第二节借鉴瑞恰慈和燕卜荪的语义分析学说的原因
第三节 对瑞恰慈和燕卜荪语义分析学说的接受
第四节 对瑞恰慈和燕卜荪语义分析学说的改造
第五章共生:朱自清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
第一节 俗的认同:朱自清民众文学观的人道主义底蕴
一 朱自清日常研究与文学批评中对俗的认同
二 民众文学观在新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新雅的建立:“意在表现自己”创作观的唯美倾向
一表现与再现
二 对想象的重视
三 对情感的重视
四 表现自我
五 为艺术而艺术
……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