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声学(附CD)

分类: 图书,艺术,音乐,声乐,
作者: 王瑞年编著
出 版 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471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30332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和声学是研究多声部音乐写作技法与创作原则的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是当代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主干必修课程。
自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拉莫在1722年以他的和声学著作《还原到其自然原则的和声学》奠定大小调功能和声理论体系基础以来,近300年间,各国音乐理论家以作曲教学为主要目的而编写的和声学教本不胜枚举,但真正适用于非作曲专业音乐学生的和声学教本却较为少见。
为符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基础和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课程教学原则,本书在写作中注意突出以下特点:(一)整体结构注重传统和声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二)基本概念注重定义及语词解释的严谨性;(三)写作技法注重和声材料的实用性;(四)作品谱例丰富充实;(五)文字论述简明扼要;(六)习题形式灵活多样。
对于使用本书进行和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不论其教学重点在于和声理论讲授,或在于四部和声写作、键盘和声弹奏、作品和声分析,都可在本书的章节编排中体会到循序渐进的教学脉络。对于将本书作为教材的学生来讲,由于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即可基本理解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读懂教材),因此,只要学习者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定能通过课堂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较扎实地掌握本书介绍的和声理论知识和各种和声材料及和声写作技巧的应用方法。
为使学生的和声音响感知及鉴别能力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同时也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创造条件,本书附有包含各章谱例MP3音响及有声乐谱电子书的光盘一张。另外,限于教程篇幅,所有和声分析谱例的文本文件和课后作业中的名词解释、复习思考题,以及用于网络课程教学的四部和声作业题库也一并放人光盘。除MP3音响之外,光盘中所有文本文件均可通过Word软件打开,所有谱例均可在Sibelius Scorch或Sibeliu4.0软件支持下通过电脑与乐谱同步发声。希望该光盘能够为和声学课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方便,并能对学生和声音响感知能力的发展有所裨补。
本书初稿完成后,鲁东大学音乐学院徐剑夫老师带领刘楠、王隽两位研究生同学承担了全书谱例及文字的校对工作,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作者水平和教程篇幅,本书局限与不足在所难免,诚望专家、同行指正。
目录
导论
第一章和弦、四部和声、键盘和声
第二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
第三章用原位正三弦为低音配和声
第四章和声进行、为旋律配和声
第五章同和弦转换
第六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时上方声部跳进
第七章乐段、乐句、终止
第八章终止四六和弦
第九章六和弦与原位三和弦平稳连接
第十章六和弦与原位三和弦跳进连接
第十一章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第十二章其他四六和弦
第十三章原位属七和弦
第十四章属七转位和弦
第十五章为歌曲旋律配写伴奏和声轮廓
第十六章音型化写作、和声分析
第十七章强位和弦外音
第十八章弱位和弦外音(一)
第十九章弱位和弦外音(二)
第二十章副三和弦概论
第二十一章II级三和弦与六和弦
第二十二章VI级原位三和弦
第二十三章VII级六和弦
第二十四章III级三和弦与六和弦
第二十五章和声大调式
第二十六章II级七和弦
第二十七章导七和弦
第二十八章调内模进
第二十九章常用的九和弦
第三十章持续音
第三十一章离调、重属和弦
第三十二章副属和弦
第三十三章副下属和弦
第三十四章离调模进
第三十五章转调概论
第三十六章通过自然音共同和弦向属方向近关系调转调
第三十七章通过自然音共同和弦向下属方南近关系调转调
第三十八章通过自然音共同和弦向远关系调转调
第三十九章重属变和弦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