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论文集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李杰,马黎主编
出 版 社: 西南交大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7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473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有如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大教师献身本科教学的精神风范。本论文集的作者几乎全是战斗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从论文中可以读出,尽管有由于本科扩招而导致的课程总量和课程门数增加等客观原因,但我院的教师并没有以完成工作量为满足,而是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本着“认真负责、科学施教”的基本态度,积极发掘、反思和解决本科教学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既传授知识,又教书育人的品格风貌。
(2)展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大教师探索本科教学规律的钻研精神。本论文集的60余篇论文,体现出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强烈的进取意识和科学的钻研精神。所收集的论文涉及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在内的十余门课程,讨论了当前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每篇论文都能为所涉及的课程和所讨论的问题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或理论突破口。它们有的是本院教师对自己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的理论提炼和概括;有的是借鉴国内外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课程改革中的实践状况的反思和总结;有的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某一门课程改革前景的瞻望和期待;有的则试图从营销学、管理学的科研成果的角度,探索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总之,这些论文都浸透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大教师在教学领域内辛勤劳作的汗水,体现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科学精神。
(3)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大教师在尝试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方面的创新精神。本论文集中有不少论文着重于新教学方法的思考——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双语式教学、研究型教学等,从几个侧面反映出我院近年来围绕着教学方法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积极参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积极向上,勤奋好学,不拘一格,大胆探索,能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在思维和情感上能相互融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成为我院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从这些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青年教师身上看到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景。
目录
上篇
理工院校建设和发展人文学科的思考
大学研究型教学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
从高校管理的微观角度看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问题
反对本本主义——改革大学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关于推进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研究
孔子是怎样教书的
高等教育顾客满意感的实证研究
以通识教育为平台,引领双语教学的深入和拓展
在经济类学科中引入Excel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在校大学生思想健康素质探析
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几点思考
论小康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浅析互联网给青少年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篇
坚实的基础、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理念——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建精品课的一点思考
浅谈从“通识教育”的反思到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兼职教师如何上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
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主义实质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思路探讨
关于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
试析研究生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小康社会”
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两个有别于”——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设计
体系与方法的矛盾——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瓶颈
浅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关于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几点想法
“灌输论”与“自觉论”的辩证统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本问题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遭遇文化帝国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与现实——关于哲学原理教学中“人的发展问题”的思考
只有在“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下,才能提高“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哲学教学中的电化教学法
关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授课教师的影响力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下篇
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