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

分类: 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作者: 曹意强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 680000版次: 1页数: 641印刷时间: 2007/08/01开本: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83598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结集的48篇论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术》。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外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欧美艺术史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学术领域发展表明,艺术史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文从不同的视角说明,美术史的研究不仅没有充当其他人文学科的配角,而且为整个人文学科提供了新工具,提示了新层面。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运用图像解读艺术深层的思想和文化涵义,其图像学方法开启了现代符号学研究;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为文学和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和描述模式;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研究给现代科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目录
前言
序——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
第一部分艺术史与人文科学
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
人文科学的危机和艺术史的前景
历史及其图像
图像与历史——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
“图像证史”——两个文化史经典实例:布克哈特和丹纳
艺术史与“情境分析”——波普尔的客观理解理论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意义
艺术创作的环境
视觉文化分析模式
视觉习惯与文化——巴克森德尔的《意图的模式》
第二部分欧洲艺术史学
批判的艺术家
德国哲学与艺术史——从康德到施奈瑟尔
“艺术史这父”——读GWF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
贡布里希对黑格尔主义批判的意义
作为认识活动的视觉艺术形式创造——康拉德费德勒与近代德意志艺术史科学
里格尔的艺术史概念
沃尔夫林与新康德主义
美术史
英国艺术史的成长和它从欧洲获得的益处
达卡维尔:18世纪欧洲的冒险家与艺术史家
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阐释
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三个概念
图像志
论艺术与鉴赏
第三部分新艺术史
新视野中的欧美艺术史学(导论)
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
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现代主义、图像与符号学
艺术史的独特界面——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观述评
第四部分中国美术史学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