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我说:穿越时空的对话

分类: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陈雪良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1字数: 162000版次: 1页数: 208印刷时间: 2003/01/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4318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采取古典文学名著作者答客问的形式,请这些读者慕名已久、却未曾谋面的小说大家穿越时空,站在今天的读者面前作面对面的答疑。"客"所提出的问题,乃是当前学术界和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或争议甚多的问题。"主"(名著作者)的回答,乃包含了古代作家和现代评论家的意见,超越时空而不违反历史,观点新颖而持之有效,语言有味而又务求准确。
内容简介
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何评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套书系的执笔撰写者均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颇有研究的大学教授或资深编辑,以“言之有据”为原则,力求做到资料准确,而不强加于人。
本书是一本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导读类读物。作者巧妙地引领读者神会《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并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在生动活泼的对话中,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和探讨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成书经过、艺术意蕴、人物塑造,以及作者身世之谜、原著版本的流变、围绕《三国演义》小说在文坛引发的种种争议等等广大“三国迷”们感兴趣的诸多话题,对广大读者包括只接触过同名影视剧作品而希望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当代青少年读者都会有很好的启迪和收益。
目录
作者身世篇
《三国演义》果真是“三国时期”史实的演义吗?
为何把《三国演义》归入历史演义类小说?
《三国演义》早期版本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道理何在?
为何说陈寿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个作者?
为何说裴松之亦可视为《三国演义》的早期作者?
晋人和南朝人的笔记、小说对丰满三国人物形象起了哪些作用?
能将唐、宋、元“说三分”的民间艺人亦视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吗?
为何说使三国故事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当是罗贯中?
为何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有志图王者”的启示录?
如何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三本”思想?
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毛氏父子评改本《三国演义》有如此差异呢?
为何说《三国演义》一书的作者实际上是一个跨越千年的群体?
创作背景篇
《三国演义》创作过程越千年,是否亦意味着它的创作背景也会与时俱变?
为何说不同时代的正统纲念深深影响着三国人物形象的塑造?
刘、曹、孙三家各以自己是正统的,其依据何在?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以魏为正统?
《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是如何表述出来的呢?
东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对“三国间事”以“据其功业之实”为正宗,这意味着什么?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为何又以为“蜀承汉祚”呢?
《三国演义》诸多版本都以“按鉴”相标榜,“按鉴”实指什么?
产生《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的背景是什么样子的?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是怎样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低贱地位鸣不平的?
毛氏父子修改《三国演义》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艺术意蕴篇
人物个性篇
篇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