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分类: 图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作者: 张泉方,陈火根编著
出 版 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9-1字数: 512000版次: 1页数: 354印刷时间: 2002/09/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841214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中,信息工业将成为社会经济中发展最快和最大的一个产业。计算机网络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客观需求,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展并相互结合而产生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时空概念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因此急需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专门人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网络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的实用教材,内容涉及网络原理和应用的方方面面,包括网络的OSI参考模型、网络协议、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硬件、局域网/ 城域网/广域网、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和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等。 本书在编排上采用“问题导向”的架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又不失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本书极具时代感,结构化综合布线、VLAN、VPN、第三层交换、IP宽带网、网络安全等代表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动向。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结晶,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用书,而且可供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或自学之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1.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4 网络实例
1.5 网络标准化组织简介
1.6 习题
第2章 网络的体系结构
2.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2 OSI参考模型
2.2.1 物理层
2.2.2 数据链路层
2.2.3 网络层
2.2.4 传输层
2.2.5 会话层
2.2.6 表示层
2.2.7 应用层
2.2.8 OSI模型的应用
2.3 TCP/IP的体系结构
2.4 ATM的体系结构
2.5 IEEE网络规范
2.6 习题
第3章 网络协议
3.1 概述
3.2 TCP/IP协议
3.2.1 TCP/IP协议模型
3.2.2 TCP/IP核心协议
3.2.3 TCP/IP应用层协议
3.2.4 TCP/IP协议群中的编址
3.3 IPX/SPX协议
3.3.1 IPX/SPX与OSI模型的比较
3.3.2 IPX/SPX核心协议
3.4 NetBIOS和NetBEUI协议
3.4.1 NetBIOS和NetBEUI与OSI模型的比较
3.4.2 NetBIOS编址
3.5 AppleTalk协议
3.5.1 AppleTalk与OSI模型的比较
3.5.2 AppleTalk协议的编址
3.6 ATM协议
3.6.1 ATM参考模型
3.6.2 物理层
3.6.3 数据链路层
3.6.4 网络层
3.6.5 传输层
3.6.6 ATM网络结构和接口
3.6.7 在ATM网络上支持IP协议
3.7 协议的安装
3.7.1 在Windows NT工作站上安装协议
3.7.2 在Windows 98工作站上安装协议
3.8 习题
第4章 数据通信与传输介质
4.1 数据通信基础
4.1.1 数据和信号
4,1.2 信道
4.1.3 数据传输
4.1.4 数据传输方式
4.1.5 多路复用技术
4.2 传输介质
4.2.1 介质特性
4.2.2 网络电缆
4.2.3 无线传输介质
4.3 结构化布线
4.3.1 结构化布线原理
4.3.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
4.3.3 安装电缆
4.4 习题
第5章 网络设备
5.1 网络接口卡
5.1.1 网络接口卡类型
5.1.2 正确选择网络接口卡
5.1.3 安装网络接口卡
5.2 中继器
5.3 集线器
5.3.1 独立式集线器
5.3.2 堆叠式集线器
5.3.3 模块式集线器
5.3.4 正确选用集线器
5.3.5 安装集线器
5.4 网桥,
5.5 交换机
5.5.1 快捷模式
5.5.2 存储转发模式
5.5.3 用交换机组建虚拟局域网
5.5.4 更高层的交换机
5.5.5 选用适当的交换机
5.6 路由器
5.6.1 路由器的特征和功能
5.6.2 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和BGP
5.6.3 桥式路由器和路由交换机
5.6.4 选用适当的路由器
5.7 网关
5.8 习题
第6章 网络互连
6.1 网络互连的概述、基本原理与类型
6.1.1 网络互连的概述
6.1.2 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
6.1.3 网络互连的类型
6.2 网络互连的方式
6.2.1 用中继器实现网络互连
6.2.2 用网桥实现网络互连
6.2.3 用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
6.2.4 用网关实现网络互连
6.3 网络互连的协议
6.3.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3.2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
6.3.3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
6.3.4 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
6.3.5 边界网关协议(BGP)
6.4 网络互连设备的选型及应用
6.4.1 物理层互连设备的选型及应用
6.4.2 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的选型及应用
6.4.3 网络层互连设备的选型及应用
6.4.4 应用层互连设备的选型及应用
6.5 习题
第7章 网络安全及其协议
7.1 网络安全概述
7.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7.1.2 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
7.1.3 网络安全措施
7.2 容错技术
7.2.1 环境
7.2.2 供电
7.2.3 拓扑结构
7.2.4 连接
7.2.5 服务器
7.3 加密和认证
7.3.1 加密
7.3.2 访问控制和认证
7.4 防火墙
7.5 虚拟专用网VPN
7.5.1 VPN概述
7.5.2 VPN的技术基础
7.5.3 VPN的应用
7.6 计算机病毒
7.6.1 病毒的种类
7.6.2 病毒的特性
7.6.3 病毒防护
7.7 安全审计
7.8 安全政策
7.9 习题
第8章 IP宽带网和Internet
8.1 概述
8.1.1 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8.1.2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8.1.3 Internet的基本服务
8.2 IP地址和域名系统
8.2.1 IP地址
8.2.2 域名系统
8.2.3 下一代IP地址--IPv6
8.3 子网和子网掩码
8.3.1 子网
8.3.2 子网掩码
8.4 网关
8.5 TCP/IP的子协议
8.5.1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RARP)
8.5.2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8.5.3 传输控制协议(TCP)
8.5.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8.6 1 Internet的应用服务
8.6.1 电子邮件(E-mail)
8.6.2 远程登录(Telnet)
8.6.3 文件传输(FTP)
8.6.4 万维网(WWW)
8.6.5 Internet的其他信息服务
8.7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8.7.1 拨号上网
8.7.2 ISDN接入
8.7.3 数字用户线(xDSL)接入
8.7.4 以太网接入
8.7.5 Cable Modem接入
8.7.6 无线接入
8.7.7 几种接入方式的特性比较
8.8 习题
第9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
9.1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9.1.1 需求分析
9.1.2 系统设计原则
9.1.3 系统设计与设备的选择
9.1.4 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9.1.5 系统的试运行与维护
9.1.6 系统的评价
9.2 企业内部网的规划与设计
9.2.1 企业用户需求分析
9.2.2 企业网络设计目标
9.2.3 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9.3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9.3.1 校园网需求分析
9.3.2 校园网设计目标
9.3.3 校园网设计总则
9.3.4 各种校园网络解决方案
9.4 网络的安装与调试
9.5 习题
第10章 网络的日常维护及管理
10,1 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10.1.1 网络操作Windows NT Server
10.1.2 网络操作系统UNIX/Linux
10.2 网络故障及其排除
10.2.1 排除网络故障的方法
10.2.2 排障实践
10.2.3 排障工具
10.3 网络的日常管理与升级
10.3.1 用户管理
10.3.2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10.3.3 网络的升级
10.4 习题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