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看中国:崛起与挑战
分类: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作者: 陶冬 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2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1292029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提问2010:中国...
陶冬看中国:崛起与挑战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65.80
总当当价:¥44.5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制造观点,是我的职业,讨论经济问题,是我的工作。
陶冬的报告会让亚太股市为之所动谈中国经济,不能忽略陶冬的意见。
制造观点,是我的职业;
讨论经济问题,是我的工作;
和大家对中国经济一些长远问题进行探讨,是我的乐趣。
中国是这场危机的赢家,但是我担心资产泡沫
十年后,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只有一个股市
现在逼人民币升值是三流经济学家的蠢主意
人民币兑美元十年内见1:5
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
全球化对中国既是危又是机
十年后中国资金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未必小过Made in China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香港金融业十年转型
中国老龄化改变世界
中国的崛起会带来全球性的洗牌
内容简介
陶冬在本书中谈到了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也直言不讳地探讨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前途。
陶冬长期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并预言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十年后将只有一个股市,但外汇储备是把双刃剑,十年内人民币兑美元达到1:5,不过短期内实在不宜升值。并购和能源问题都很紧迫,将改变中国;至于中国的房地产,陶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展望。
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危又是机,中国的失速风险下降,不过繁荣景象也难返,增长点出现转移,收紧银根是未来的事。
这场危机之下,成长的中国亦有很多学习之处。香港十年金融业转型就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善于制造观点并明确观点的陶冬,将和大家分享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测。
作者简介
陶冬,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于1998年加入公司,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他个人更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但同时兼顾亚洲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在加入瑞士信贷之前,陶冬任香港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 陶冬拥有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经济学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曾在中国、美国及日本任职,自1994年起长驻中国香港。他曾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做出过前瞻性分析和预警。曾连续多年入选美国机构投资者亚洲区优秀经济分析品排名榜。
目录
前言
另类的序
第1章 站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
中国数据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中国移动超越沃达丰意味深长
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冲击
第2章 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资本市场的新腾挪
资本市场为经济插上了翅膀
破解流动性过剩之道
必须限制海外土地基金的活动
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十年后只有一个股市
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第3章 资金出海的大时代
在中国资金出海的大时代
现在逼人民币升值是三流经济学家的蠢主意
外汇储备的尴尬
人民币兑美元十年内见1:5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
现在是收购海外金融机构的好时机
中投,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4章 房地产何去何从
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
中国的房地产牛市未死
流动性过剩推动房地产继续上扬
楼市调整被推后
买海景房:到三亚还是西班牙
下一轮房地产热正在形成
第5章 全球危机下的中国
全球危机对中国既是危又是机
次贷危机与金融开放
中国不要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辙
中国也存在类似“次贷”的借贷行为
中国经济需要新的超级因素
中国:失速风险下降繁荣景象难返
中国宏观调控的做法
中国经济:增长点转移与流动性泛滥
中国何时收银根
出口反弹在即
第6章 学习的中国
三星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大企业领袖:请拜德鲁克为师
iPhone为什么会成功
MBA学位值不值
我所看到的香港金融业十年转型
警惕城市中心空洞化
罗杰斯演讲的启示
中国的通货紧缩并非一无是处
后发与后发优势:反思华尔街模式
第7章 我看未来的中国经济
中国老龄化改变世界
高油价改变中国
与其高价抢购海外油田,不如全力开
发煤转油技术
中国制造业最多再有十年好景
重视服务业出口
中国消费市场:新的机会、新的挑战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命题
附录 一个分析员的自白
书摘插图
第2章 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资本市场的新腾挪
中国证监会公布了新的IPO条例,意味着2008年9月以来停顿下来的A股市场新股集资活动即将重新启动。这是2009年A股市场最大的腾挪变化,对大市究竟祸兮福兮?
对此笔者的理解是:(1)中国政府对经济复苏已经有九成把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非宏观领域。(2)在不影响整体信贷规模的情况下,北京开始着手处理短期资金流动性,利用新股集资来吸走热钱。(3)股市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监管部门试图利用新股发行速度来控制股价上升的动力,但又不至于令其大幅下挫。(4)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开,节奏和力度至关重要,估计以先易后难、先小后大为原则,率先启动中小板。(5)集资顺序上相信国家重点项目,尤其是基建项目会有一定的优先权,让资本平台为国家的财政刺激措施提供一个集资的渠道、市场化的平台。(6)前几个IP0不仅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表现,更会影响经济与消费的前景,所以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估计在新股定价上会预留足够的上升空间。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