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清醒人:夏斌与中国经济金融政策演变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苏健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235000版次: 1页数: 272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45133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不为公众所知的...
危机中的清醒人:夏斌与中国经济金融政策演...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71.00
总当当价:¥52.5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夏斌与中国经济金融政策演变,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13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亲自授予夏斌“国务院参事”证书。
夏斌是这样一个人:
作为成功的政策经济学者,他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务实而前瞻的政策建言屡屡成为高层决策的参考,多项政策轨迹中频频看到他的思想“影子”。他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策士”。
——《中华英才》“60年60人”人物评语
知屋漏,他在宇下明察,成为中国金融致策研究第一人
知政失,他在草野直谏,彰现中国金融业的诤臣
知经误,诸子慎思竭虑,他是制度建设中的肱股
——“2006中国金融年度人物”颁奖词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夏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著名的经济金融学家。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亲自颁证授予其“国务院参事”一衔。本书就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这样一个夏斌:他从80年代初学成之际的“金融改革方向思考”,到眼下时兴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到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的货币政策“影子人”;他从金融危机中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深受百姓关注的房市、股市;上到决策层的采言、美国总统的回应,下到市场人士的瞩目、百姓利益之所寄,夏斌都以其率真的性格、睿智的眼光、渊深的学识,影响、写就着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在当下国人关心金融如何危机、经济如何发展的大背景下,本书以夏斌各方面研究成果为“横”,以其人生历程为“纵”,在讲述着学术、政策故事的同时,穿插介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使读者在阅事、知人、增识的同时,了解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演变历程,并预知国家未来的政策导向与脉络。
目录
1货币政策“影子”
草绘“货币政策”蓝图
“副业”之作,获奖之文
“号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货币政策的“魔术师”
走在前面的人
求解“国际收支失衡”
献计“对抗‘过剩流动性”’
反思“人民币升值”
2危机中的清醒人
2008年的“绝唱”
为百姓鼓与呼
大家风范——“一揽子”政策
再出奇计救危澜
思深忧远,为国为民
“一片冰心在玉壶”
3不测股市行情,心系股市发展
深交所的峥嵘岁月
漫漫熊途
监管艺术
蓄势待变
看“530”前的热情
热情升级
急转直下
风云再起
4信托业“老船长”的心路
峥嵘岁月——屡教不改的“坏孩子”
最后一次整顿——“信托业的老船长”
整顿背后——“好孩子,坏孩子?”
整顿背后——监管之道
金融第四支柱——凤凰涅槃
5破题“金融控股公司”
破题之议
“金融控股研究第一人”
再建一功——风险与监管
6从私募证券基金到私募股权基金
见于未萌——私募基金7000亿元
私募基金——何方“神仙”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资本市场的“短板”
7四大行改革:背水还有几战
2.7万亿元金融“黑洞”
四大银行改革方案
迈不过去的四道坎
国有银行贱卖否?
异议海外上市
再议海外战略投资者
银行治理结构的思考
8巨额外储怎么办
外汇储备——一国财富
答疑解惑——初次说“度”
建言献策——二次说“度”
老成谋国——催生中投
更上层楼——奇思妙想
“抛售美元”——“吓坏”布什
与国同忧——排解国“难”
9金融创新与监管协调
解“猫鼠关系”
监管协调的下一步
10不断求解金融改革“绊石”
金融改革方向是什么
如何反思亚洲金融危机
坎坷前行的城商行
邮政储蓄与邮政体制:联动改革
11中国房市应以消费为主
“吾家有女初长成”
“青春躁动期的少年”
疯狂的背后——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一文定方向
12直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探本溯源——金融“海啸”深层次原因
冷静务实——中国“要什么”
人民币区域化路线图
书摘插图
1货币政策“影子”
“副业”之作,获奖之文
2001年,夏斌还在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任上,主要负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业务,面对日常繁重的管理事务,他却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在其位但谋其政”,心怀大政大策,抽闲写了《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文。此文不但在人总行内部引发了激烈争论,而且在决策层、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反响,并且被评为当年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货币政策要发挥作用,也不是立竿见影、一日千里的,你不可能奢望一觉醒来,所有的商品价格整齐划一地下降了,就是说货币政策产生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央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进一步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利率或汇率等经济指标.然后才作用于价格、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最终目标。通俗地说,打个比方:良好的宏观经济走势就像水中的大鱼,央行就像垂柳岸边的钓者,货币政策就像诱“鱼”的金丝饵,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则是漂在水面上的“鱼浮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并不是等发现“饵”被吃了或大鱼绷直了线,才恍然大悟,我们要通过观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支“鱼浮子”来做到“先知先觉”,来研究当前采取的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预期不能达到目标,就需要对政策作出调整修正。经济指标要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鱼浮子”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可测性是指“鱼浮子”不是隐形的,指标统计数据能够及时得到;可控性指央行通过政策工具的变动,能有较大把握地将中介目标控制在既定的区间之内,就像把“鱼浮子”甩在凭经验认为多鱼的水域;相关性指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比如“鱼浮子”的沉浮就代表着大鱼咬钩与否。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