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铁血纵横:从三家分晋到刘邦登基)(中国权谋大解码)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通史,
品牌: 锐圆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页码:38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80765015X/9787807650157
·条形码:97878076501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权谋大解码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这样读资治通鉴(铁血纵横:从三家分晋到刘邦登基)》主要内容简介: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太沉重了,今天我们还有必要读《资治通鉴》吗?回答是:有必要。不论是从国家治理的宏观角度还是从个人生存的微观角度,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历史并无太大的差别,毛主席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作者简介锐圆,本名张瑞元,山西夏县人,现居深圳,自由撰稿人。
编辑推荐《这样读资治通鉴(铁血纵横:从三家分晋到刘邦登基)》:
《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
锐圆教给你一个学习历史、掌握人生最简易的方法
《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
是企业家的MBA教材
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
《老子》是中国人的心智哲学,《论语》是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零距离近身触摸
目录
序读通《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的关键词
2.宁要社会主义的草
3.只能物质奖励
4.名分能遏止竞争吗?
5.评价混乱
6.君主第一难
7.留条后路
8.培育霸权主义
9.帅哥原来是猪头
10.刺客豫让
11.竞争时代给社会精英造就各种机会
12.魏文侯的先进事迹
13.拍马屁也要有高水平
14.传说中的狂士
15.鉴定人才
16.杀妻求将不落好
17.以身相许
18.人民归附是政权稳定的根本
19.需要人脉不需要人才
20.君子可欺之以方
21.不拘一格降人才
22.言路开放过吗?
23.领导干部要注重实情
24.光荣孤立与发愤图强
25.什么叫有眼无珠
26.秦国变法
27.国君斗宝
28.恶狗当门
29.自己屙屎自己吃
30.博弈之道
31.商鞅之死
32.不要讲利益
33.修个凯旋门刺激内需
34.纵横家出世
35.“违法必究”的矫情之处
36.养士
37.不问动机只看结果
38.控制不住小兄弟
39.望之不似人君
40.从蚕食到吞并
41.跟屁虫嘴脸
42.“十蠢大全”楚怀王(一)
43.五百金买马首?鬼信
44.”十蠢大全”楚怀王(二)
45.对纵橫家的不同总结
46.三人成虎与取得信任
4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48.”质子”现象
49.“十蠢大全”楚怀王(三)
50.再说养士
51.悲情大片《沙丘宫》
52.落后就要挨打?
53.响彻云霄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54.乐毅灭齐
55.对“完璧归赵”的多种评价
56.卫嗣君偷窥隐私及其他
57.恐怖主义存在的价值
58.将相和
59.以小见大
60.帝王之阴暗心理(一)
61.帝王之阴暗心理(二)
62.帝王之阴暗心理(三)
63.腐败亡国
64.是谁要干掉穰侯魏冉
65.远交近攻
66.毛泽东推荐的故事
67.长平惨败的责任问题
68.杀降
69.政治斗争中的江湖规则
70.个性飞扬的毛遂先生
71.虎符
7Z.投资什么回报最高?
73.绝杀政敌之无解高招
74.有一种愚蠢让我们笑出眼泪
75.脆弱的合作
76.嬴政老妈的性丑闻
77.乱种窃国
78.李斯谏逐客
79.死在必然
80.韩非之死与当时的爱国主义
81.小人的生存之道
8Z.为什么看不到秦始皇的军事才能
83.刺秦之一:儒家的保健药方
84.刺秦之二:荆轲为什么杀不了秦王
85.刺秦之三:复仇的成本
86.刺秦之四:荆轲的武功太差
87.自污以自保
88.刺秦之五:恐怖主义的合理性
89.不抵抗主义的结果
90.大一统:发明“皇帝
91.大一统:自相矛盾的万世之说
92.大一统:不搞封建
93.大一统:防止民间武器拥有
94.大一统:封禅与检阅
95.大一统:吾皇万岁
96.刺秦之六:收金还留博浪椎
97.大一统:田亩普查与北御南拓战略
98.大一统:思想钳制
99.大一统:诛杀异己
100.大一统:秘不发丧
101.典型性政变的历史密码
102.秦始皇陵迷千古
103.儒生评价历史的“标准多元化
104.秦二世胡亥说“我有一个梦想”
105.陈胜扇动了一下翅膀
……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们中国可能缺石油,但从来不缺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问题是,能够汲取这种历史经验和掌握历史智慧的人并不是很多。
《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的专用教材,讲兴衰,讲治乱,讲权力的本质,讲管理和用人的经验,当然也包括很多失败的教训,这些教训都是用无数人的鲜血写就的。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太沉重了,今天我们还有必要读《资治通鉴》吗?回答是:有必要。不论是从国家治理的宏观角度还是从个人生存的微观角度,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历史并无太大的差别,毛主席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哪些人应该读《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原来的读者锁定皇帝,今天皇帝不存在了,那么,领导者、管理者、头头脑脑都应该读。窃以为,怎么管理好中国人,《资治通鉴》比进口版的MBA教材要高明得多;反过来,被领导的、被管理的、打工的,也应该读,参与权力游戏的人都应该知道规则。
《资治通鉴》是用文言文写的,尽管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有语文课,但是很多人仍然不能流畅地阅读文言文,怎么办?那就跟着锐圆一起读,看锐圆用现代眼光跟踪中国历史进程。现场解读权术、权谋和权力的本质。
文摘插图:

屁股指挥脑袋,立场决定观点,司马光曾是大宋国的领导核心成员之一,他著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大宋的稳定,他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披阅了无数史料,编撰了这部中国历史上地位崇高的巨著,目的是给皇帝们提供治理国家的历史经验。《资治通鉴》皇皇二百九十四卷,我看到的中华书局版有六百万字(包括胡三省的注释),厚厚二十册,读起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所以,司马光一开始就为我们提炼了一个关键词:“名分”。
中国古代的立国之本和执政之基就是一个字“礼”,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礼纪纲常,绝对碰不得。皇帝再浑蛋,臣民们只能“守节伏死”,既不能弹劾罢免,更不能杀头枪毙,“礼”就是这一切的维系,统治者用“名分”确立等级、维护等级,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久而久之,就是要让老百姓明白:天地君亲师,哪样也碰不得,安分守已是我一生唯一的选择。
孔夫子老人家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三段论,大家克制自己的欲望,就能建立“礼”的秩序,有了这个稳定的秩序,就能建立起以“仁”为内涵的和谐社会。孔夫子建立的逻辑,实践起来有难度,首先大家都能够“克己”难度
气就很大,就算全体老百姓遵守“礼乐制度”,是不是就能达到“仁”的终极目标,我看也成问题,碰到一个不仁不义的浑蛋做皇帝,以万物为刍狗,我们怎么办?
司马光提炼了一个关键词以后,就开始讲故事了,历史是客观的,起码他参考的两百多种历史典籍的文本是一种客观存在,他讲完回头就会发现,他强调的“名分”在后来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