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来皖考察大运河保护
12月14日至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率领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大运河安徽段。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了考察团全体成员。省政协主席杨多良主持汇报会,副省长任海深汇报了我省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情况,省政协副主席秦德文陪同考察,省政协秘书长白泰平等参加了汇报会。
此次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是对河南、安徽两省境内的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全面考察,实地调查了8个城市的30余处遗址、遗迹。隋唐大运河在我省境内长约150余公里,全国政协考察团先后深入亳州、淮北、宿州等地,考察了柳孜村大运河古码头遗址、泗县古运河遗址及大量古运河出土文物,听取了省、市政府关于大运河发掘与保护情况的汇报,对大运河安徽段的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徐匡迪说,大运河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是人类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保护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安徽、河南两省及运河沿线城市为推动大运河的整体保护与申遗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安徽省淮北市隋唐运河柳孜遗址的考古发现和保护,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徐匡迪指出,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抢救和保护好与运河相关的各种文化遗产放在重要位置,做到在抢救的基础上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大运河和申遗工作高效运行。各有关地方和部门要舍得投入,并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上下功夫,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大运河及其沿线重点文物的抢救、修缮、保护,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运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加快相关法规的出台,实现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科学考察和系统研究工作;要发动和利用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让大运河走向世界。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事业贡献力量。
杨多良在汇报会上说,全国政协考察团到我省视察指导,是对大运河申遗和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促进和鼓舞。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母亲之河、历史之河、文化之河。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担负起大运河保护任务,共同做好申遗工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任海深在汇报中说,安徽是文物大省,省委、省政府在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领域不断扩大,保护内涵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一直是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全国政协这次考察,将极大地促进大运河申遗和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