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着力打造集市日旅游经济
--
乡村赶集,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只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临海旅游主管部门硬是从中看到了潜在的旅游“商机”,把游客吸引到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集市,逐步把游客引向村庄、引入农户,打造集市日旅游经济,从而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把“一月一节,一镇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向“一村一景,一村一特”延伸拓展。
赶集,这种古老社会里的商业贸易行为,如今也仍是乡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便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很多城市边缘村镇的集市已渐渐淡化,但对距离城市相对较远的村镇,集市日仍旧十分热闹。而对于大数城里人来说,对何为“赶集”还比较陌生,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更是很少有过体验,因此对这个群体有较大吸引力。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城市人已经不知道该吃啥了,可又不得不吃,每天还是走进菜场、超市选购食品。而在农村,农民们可以放心地吃着自己种的蔬菜、粮食,自己吃不完再拿到集市上去卖。这些无公害、原生态而且价廉物美的农副产品对城里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乡村赶集游的其中一个初衷就是吸引城里人到乡下赶集,购买放心食品。
乡村赶集游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把当地的景点、特色农家乐旅游点、特色种养殖基地、特色农副产品购物点进行整合,全方位对外展示。这样既深化了乡村旅游内涵,优化了旅游产品体系,拉动农村消费,又满足了游客的购买需求。
乡村赶集游的第三个目的,通过推荐特色购物点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提高整体种养殖业、农家乐经营户和农副产品销售点的经营质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品质的提升,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得实惠。
组织形式上,坚持“不扰民,保持常态化”的原则,保持乡村集市日原始状态,不刻意组织进行销售。旅游局和乡镇联动,乡镇负责辖区旅游信息(包括集市日时间、特色农副产品、推荐购物点、农家乐经营点、特色景点)的收集和提供,同时做好相关旅游指示牌等标牌标识的设置;旅游局负责做好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信息的宣传和发布工作。
实现途径上,采取集中宣传与常态化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加以推进,统一对外宣传口号为“乡村赶集游,让你乐悠悠”。客源以自驾车为主,通过宣传折页、网站论坛、报纸、旅行社进行信息发布,吸引本地市民及周边的游客前来。结合“一月一节、一镇一品”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各种水果采摘活动期间,进行集中宣传推介,平时则进行常态化宣传。
7月3日乡村赶集游首站放在白水洋镇,正值白水洋杨梅采摘节期间,又逢双休日农历初三集市,在大批自发去白水洋采摘的游客基础上,旅游主管部门又通过邮政夹报的形式向市民发布宣传单页,同时邀请长三角媒体群到白水洋采风体验。白水洋是中国杨梅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沙狮子的发祥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特色小吃丰富,有白水洋馒头、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等,在浙江省内都有较高知名度。此外,还有南宋宰甫谢深甫墓,其孙女谢道清是南宋册封的6位皇后中唯一一位史书记载有名有姓的皇后;有中国实验生物学开拓者朱冼博士纪念馆,首创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有戚继光抗倭纪念祠等旅游景点。你到白水洋赶集游,可以把以上一网看尽、玩尽、吃尽。摘杨梅、逛集市、游景点、品农家菜、观看黄沙狮子表演,感受一次独特的、轻松休闲的乡村旅游。
之前,旅游主管部门已结合羊岩山开茶节、括苍山云锦杜鹃花开之季,分别推出河头镇、括苍镇赶集游信息发布,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赶集旅游。接下去,临海市将根据各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各镇的民俗风情、潜在的旅游资源、土特产品等逐个进行信息收集和发布,推动面上各镇乡村赶集游常态化发展,从而把乡村旅游引向深入。
相关线路:白水洋旅游线路 苍山旅游线路 浙江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