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千年江南第一渡魅力四射
--
2010年11月14日,来自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的160多名重点旅行商考察了旅游"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一行人被富有特色的苏南历史文化古街区吸引,不时驻足将美景摄入镜头。
穿越过街石塔、一眼看过千年、大江临风待渡……本月14日,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01年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荣获“2009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西津渡,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160多名旅游商前来考察。考察中,美国爱玛女士连声说:“very beautiful!太美了!我一定要带客人来镇江游玩!”
11月19日记者在西津渡采访时,西津渡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11年打造的西津渡正凸显“人气”、“业态”、“文化”的集聚效应。
人气集聚
今年前十月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
陈群,西津渡旅游发展中心主任。2008年5月1日西津渡开街至今,陈群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八方宾客,见证了西津渡人气集聚的由始及今。陈群告诉记者,据旅游部门统计,2008年西津渡开街,当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2009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今年1-10月,接待游客已过100万人次,其中“十一”长假就达20万人次。目前,平常每天接待游客都在1000人次以上,还不包括本地游人在内。
11月19日上午,记者从长江路进入西津渡。古街内,游人三三两两,或立于待渡亭内,眺望长江,想象“大江东去,浪淘尽”;端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定格下一处处穿越千年的精美景点;一支来自上海的旅游团队,正“一眼看千年”……
在过街石塔下,记者发现一位老者正在给一个旅游小团队导游。记者疑惑,这样的年岁还当导游?经了解,这位老者名叫郭凤鸣,是西津渡景区义务导游。郭凤鸣告诉记者,他今年68岁,家住西津渡古街吉瑞里3号。西津渡开街迎客后,为向客人充分展示西津渡的历史文化和镇江的文明形象,社区组织了100多人的义务导游队伍,并对他们进行了导游培训。郭凤鸣说,两年多来,他已记不清为多少游人当过导游,应该在3000人次以上吧。
业态集聚
酒吧、茶楼、影楼、旅馆、私塾竞相进驻
“如果两年前,你来过西津渡,大约会有破、旧的感觉;今天你再来西津渡,‘破’已不复存在,‘旧’虽依旧,但这个‘旧’是修旧如旧。”西津渡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经过11年打造,每年除吸引来上百万的人气外,还引得酒吧、茶楼、影楼、旅馆、私塾等竞相进驻。
“西津渡业态集聚大体可分为古街初建和老码头建设两个阶段。”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西津渡古街初建时,引进的业态主要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铬铁画、香醋、锅盖面、剪纸、手编等传统商贸。去年“老码头文化园”建设后,中餐、西餐、酒吧、茶楼、影楼、旅馆、私塾等竞相入驻。
木门木窗,灰墙黛瓦,“恒顺醋吧”主要经营恒顺产品。店内,一支来自上海旅游小团队的游人正在购买香醋、醋豆、醋胶囊等醋产品。店主人告诉记者,去年底以来,到西津渡的游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做。
如果说穿过昭关石塔、经“一眼看千年”、径直走向古街,两旁多为铬铁画、香醋、锅盖面、剪纸、手编等传统商贸业态的话,那么“老码头文化园”处集聚的则多为中外兼具、古今并有的时尚业态。从待渡亭北转而下,经“老码头文化园”,至鉴园,你会一路看到——“现代私塾”壹谦学堂、肆茶、西津风尚摄影、镇江锅盖面品鉴馆……
在肆茶,来自苏州的姜小姐与三名好友正在品茗。姜小姐仿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下了她与好友西津渡之行的感受:古街津渡石塔,风景胜似图画。悠然自在品茶,夕阳西下,江边秋风吹菊花。
文化集聚
古戏台、艺术团、画院,每天有文艺节目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个老年合唱队正在古街红旗广场演出。这个老年合唱队是西津渡社区鸿禧艺术团下设的江南丝竹民乐、舞蹈、老年时装、京剧、锡剧等6个团队之一。西津渡社区书记朱勤告诉记者,在西津渡社区居民眼中,“西津渡”就是丰厚历史文化的象征,体现镇江的形象,因此社区的形象也要与“西津渡”相匹配。在社区组织下,2008年组建了西津渡社区鸿禧艺术团。两年来,鸿禧艺术团6个团队每天有文艺节目轮流上演。
如果说社区居民自发表演的文艺节目是“草根文化”,那么接下来请跟随记者去饱尝“正剧大餐”:这里,是用厂房改造、去年10月建成的600平方米的西津画院,如今已举办了几十场书画展;那边,是去年10月建成的“尚清大戏台”,大戏台与镇江康盛剧社合作,量身订制了京剧《新龙凤呈祥》,至今演出5场;还有鉴园广场,5月15日—9月25日,每周六HIFI西津渡音乐节在这里上演,整整22场……
相关线路:镇江旅游线路 上海旅游线路 苏州旅游线路 美国旅游线路 江西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