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元打造“全域成都”立体交通网
昨天,市交委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成都交通近期拟投资1083亿元,启动实施“五网”、配套设施和智能交通系统等三大类共31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打造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系统综合的“全域成都”立体交通网,为试验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其中,未来两年内将投资160余亿元修建13条城市快速通道,在市域范围内初步形成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的城市交通走廊。
规划篇
“全域成都”交通构想
市交委提出了“全域成都”的交通构想,中心城与外围8个城市(金堂、彭州、崇州、大邑、邛崃、新津、蒲江和都江堰)之间,形成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共同组成的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30个小城市(即目前的重点发展镇,如崇州街子古镇、邛崃羊马镇等)及60个新市镇(即目前的次重点发展镇)与所在区域的中等城市实现以4车道以上干线道路连接,600个中心村(即农民聚集新居,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对外通道实现双向2车道连接。
在中心城区,则将建成由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支线公交和出租车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网络。同时,城乡一体化的轨道及道路交通网,航空、铁路、物流园区及中心等区域综合运输系统,以及智能交通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使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
高速公路网:二环+11射
根据规划,我市的高速公路网将不断完善,远期规划形成“二环+11射”的高速公路网,其中“二环”指目前的绕城高速和正在规划中的第二绕城高速,“11射”则指的是成绵、成彭、成灌、成温邛、成乐、成雅、成渝、成南和机场高速这九条已建成的出城大通道以及两条规划修建的高速公路。届时,我市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超过700公里,建成后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超过德国水平。此外,规划的成绵峨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和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将使成都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融为一体。而双流机场第二跑道的建设将大大缓解现有机场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
建设篇
全面推进城乡“五网”建设
昨日,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市近期启动的重大项目中,城乡交通“五网”建设将全面推进。据介绍,“五网”的具体内容包括:
轨道交通网:实施“四线两站”建设,即成绵峨城际客运专线、成昆铁路货运专用线、地铁2号线(郫县至龙泉驿)、成(都)温(江)地铁、成都新客站(沙河堡综合客运枢纽)和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青白江城厢镇)。
市域高速公路网:打通“两路”,邛名高速公路和成绵复线高速公路,即成温邛高速公路的延伸线和成彭复线高速的延伸线,其中邛名高速起于邛崃止于雅安市名山县新店镇,全长52.3公里,双向四车道,将在年底开工,预计2009年底建成通车;而规划中的成绵复线的走向为成彭高速—德阳什邡—绵竹—绵阳,总长度约为100公里,建成后将与成绵高速线路平行。
市域快速通道网:将启动的内容包括六组团快速通道、成(都)大(邑)快速通道、成(都)新(津)快速通道、成(都)德(阳)快速通道等13条城市快速通道。
中心城区快速路网:该项目包括完善“三路十桥”,三路即货运大道、成(都)仁(寿)快速通道和黄忠大道—机场路东延线;十桥即成彭高速入城高架桥、绕城高速9座大型全互通立交工程,这些立交桥建成以后将打通成都高速公路网络,在主要快速通道之间实现快捷转换。
新市镇路网:该项目中将新改建道路5000公里,全面建立起包括30个小城市、60个新市镇、600个中心村和3000个聚居点对外通道网络在内的市域新市镇道路网络体系。
完善区域综合运输系统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系统,建立包括机场建设、枢纽场站、公用停车场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场站设施,最终形成配套设施齐全的“全域成都”交通体系。
民航机场:双流机场第二跑道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动工建设,工程内容包括新建3600米第二跑道及候机楼等相关配套设施。
枢纽场站:将建立的沙河堡综合客运枢纽、航空港综合客运枢纽以及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外围城市客运枢纽和新市镇客运站等道路公交场站体系,将于今明两年陆续拉开实施帷幕。其中沙河堡综合客运枢纽集地铁、轻轨、出租和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可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无缝衔接。
公共停车场:目前已启动中心城区公用停车场的规划选址工作。根据规划,将在二环路内建设10个新停车场站。
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将启动三个园区四个中心建设,包括了国际航空港物流园区、集装箱物流园区(青白江城厢镇)、新都物流园区(新都三和场)、龙泉物流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物流中心(航空港物流园区旁)及保税物流中心(高新西区),以及多个物流服务站的建设。
在近期规划建设的众多重大项目建设之外,市交委还将初步构建一套智能交通系统。将投入3.6亿元建设智能交通综合指挥中心及信息系统,以有效整合全市交通信息资源,实现交通监控系统与路网管理、交通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多项功能,为交通行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并为各类交通参与提供全面综合、适时使用的交通信息服务。
亮点篇
投160亿 建13条城市快速通道
根据市交委对市域快速交通网络的有关规划,继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成金、成黑、光华大道延伸线等多条快速通道即将在年底通车之后,我市还将打造另外13条总长达560余公里的免费城市快速通道、城市主干道及旅游通道,总投资达160余亿元,将在未来两年内全部开工。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3条快速通道项目业主为相应区、市(县)政府,建成通车后实行全程免费;同时,这些道路设计时速一般为60公里至100公里,大部分道路为双向六车道,届时从中心城区出发驾车通往东西南北方向都很方便、舒适、快捷。
六组团快速通道:总长150公里,总投资30亿元,途经龙泉驿、新都—青白江、郫县、温江、东升、华阳,道路建设标准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龙门山国际休闲旅游路:从龙泉驿到大邑、崇州、都江堰、彭州,把沿线景点,如银厂沟、青城山、西岭雪山、天台山等著名景区全部串联起来,全长130公里,投资20亿元。
成(都)大(邑)快速通道:2007年12月开工建设,总长40公里,连接武侯、双流、温江、崇州、大邑,投资16亿元,最终建成城市快速路。
成(都)新(津)快速通道:已经开工建设,总长38公里,途经高新区、双流、新津,投资17亿元,最终建成城市主干道。
成(都)德(阳)快速通道:2007年11月开工建设,总长22.8公里,途经新都、彭州后抵达德阳,投资9亿元,最终建成城市快速路。
华(阳)黄(龙溪)快速通道:2008年3月开工建设,总长15公里,投资4.5亿元,最终建成城市主干道。
成(都)龙(泉湖)快速通道:2009年1月开工建设,总长15公里,投资8亿元,最终建成旅游通道。
龙(泉)金(堂)快速通道:2009年1月开工建设,总长33公里,投资16亿元,最终建成城市主干道。
沙西线都江堰延伸线:2008年6月开工建设,总长17公里,途经郫县、都江堰、青城山龙池,投资3亿元,最终建成城市快速路。
货运大道:2007年7月开工建设,总长35公里,途经北新大道、新都、青白江物流中心,投资10亿元,最终建成城市主干道。
川陕大道:2009年3月开工建设,总长23公里,途经成都金牛、新都、青白江,投资17亿元,最终建成城市主干道。
IT大道郫县段:2007年9月开工建设,总长8公里,投资2.03亿元,最终建成城市主干道。
国道317线郫县段:2008年6月开工建设,总长18.5公里,投资10亿元,最终建成城市主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