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香港神仙会之六道风山一路走来1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2-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这是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在香港的全日计划。比较放松,因为这天的行程貌似很近,不用赶紧,且又都是市区,于是连泡茶的瓶子都没带,这是五天的唯一一次。一早起来吃昨晚买的面包,然后出门,观塘线在九龙塘换东铁线,跑了几天了还是错,上下了两趟,可能太有北京地铁的惯常思维。

这次道风山是最后才加进来,所以没有查得太细,没有标出哪个出口。问港铁的工作人员,道风山怎么走,他大拇哥一举:背后的山就是。顺着他指的方向,跟上班似的,准时8点出港铁沙田口,顶面遇到一个穿着校服,拿着一个方形书包的女孩,上来就跟我说普通话,她怎么看出我不是当地人呢?话说得不利索,大意是为教会医院募捐的。咱在大陆基本是以工作单位为募捐单位的,冷不丁遇到这个人行动,我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很笨地问:多少钱啊?“多少都可以。”我脑子里急着想钱包里有多少零钱,要是没有,拿出大票来,哪里好意思让人家找呢?

还好有5块,递过去,那女孩一扬手里的方包,见包的上缘是硬塑料,似乎是封着的,侧边有一个圆洞。我把硬币按在上面,自然落下包内。女孩从本上揭下一小块印着心形写着博爱医院的不干胶贴在我胸前。今天的第一站是道风山,上山之前能有这一出,也算拜山之礼吧,佩戴了一天的不干胶后来被我贴在香港地图册的沙田那一页上,算是一个纪念。头一天向一应神等上了香,花五元,最后一天,向教会医院募捐也是五元,首尾呼应,且诸教均奉,也算是此行圆满吧。

出了车站,就见一所老房子,雕梁虽然没有,但檐下还是画得热闹,这里叫做排头村,已经在山脚下了。有指示牌,沿路都是爬山,好在大多是柏油的坡道,开始一段还很窄,后半段更是行车道,都不难走,爬了半个小时的山,终于抵达,还真是有些喘,这些天基本是平道,就算港岛有小山,但时上时下,没有这样连爬半小时的。对面不时有锻炼者已经在下山了,看来道风山对沙田人来说,与龙虎山对山市街一带的居民来说是一样的锻炼场所。

到了山顶,果然清静之地,虽然一根杆上拥了一堆“单位”:神学院、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圣殿等等,但却见不到人,那些锻炼的人在它们之前都止步返回了吧?我没有拐上神学院的岔路,人家的清修,咱不便打扰,还是顺大溜走走方便之处吧,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关了院门,今天不上班?周六,的确是休息。门上的对联玩点中文的游戏:道示万民民民颂道岂独无汉语,风启兆户户户沐风更兼有神学。其实“道”和“风”谈不上对得工整,只是应“道风山”的名儿而已,这把戏好像南方人特喜欢,有次在福建见到一个南洋商人在某庙后的山上建亭一座,对联也是嵌的父母名字。

在各“流派”林立的香港基督教环境中,道风山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它的建筑风格,中式!不在市中心,拥有了一座山,地界也大呀,有了中式的条件——舒展!一道石拱门,行人和车都由此进,路不平了,有点像欧洲的许多街道,要的就是这效果。迎面拱门上刻“道风境界”,进门回望则是“道风大千”,我觉得有点唠叨了。场子挺大,虽然太阳升起来,但早上毕竟不热,转身向左,贴石壁往下走,石壁是人工的,中有一个很窄的门,上书“莲花洞”,开始没敢进,但见进深不大,壮了壮胆。左拐有一静室,里面布置挺温馨,两侧坐榻上还有软垫,不像苦修之室,只有一小花窗透亮,窗下奉十字架,前置莲花座。

出洞再循路向前,便绕到洞顶,是道风山的中心——圣殿。殿的外形如八角亭,可惜为了里面的“道场”所需要的空间,建得矮粗,又为“道场”成室内空间,有一圈围墙,缺乏亭的神韵;大约不会或不屑于用斗拱吧,用了许多的柱子,让这座殿很繁琐。檐角有龙吻,却又配了修道士的像,外国人的想像力真是有限,中国的五脊六兽怎么成为凡人了呢?殿顶的十字架,不认真待之,简直就是避雷针。殿内一幅对联写得很肥:道与上帝同在,风随意思而吹,横批:道成肉身。

殿内空无一人,我坐下休息一下,也安静一下,进来一个青年女性,停了停,悄声问我:是来某某的吗?人家有专有名词,我不能懂,但明白,那是人家的一个聚会之类的定时定点的活动,忙忙说:不,不,很有点鸠占鹊巢的感觉,落荒而走。沿山路向著名的大十字架去,转弯处见到一大石被几根水泥柱子支着,仔细看看,原来是这块相对来说比较大的石头不是很稳,山区、海边不都有以“风动石”为景点的吗,到香港,人家给撑住了!大约是香港对山石的管理比较细致吧,在各处走,总能看到写着政府某某署的斜坡编号的铭牌钉在山石上。风景在其次,先别伤了人是正经。

大十字架距离圣殿等中心区较远,得走个七八分钟,途间可遥望见远山上的佛寺,及近那道生命门时,脚下变成方砖铺的路,很随意也很窄。所谓生命门是在山间以一道粉墙隔出一片空间,里面除了自然的树木之外,便是矗立在山崖边的大十字架和供人休憩的小亭。生命门格外窄,因为不合比例而显得很难看,及至跟前才知是有用意的:宽路行人多并无真示,窄门进者少内有永生。门背面的对联是: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横批是:博爱,边上还注着“孙文”二字。为意义,仗都不对,字写得也不好看,没法与屏山的圣轩公家塾的门对比,到底是洋和尚嘛,在这方面比不得老秀才。

正是早上9点,迎着太阳,照了一张大十字架,它在树丛的剪影里,空隙中隐约看到沙田新市镇的楼群。通体白色的十字架,只有一竖一横,左右横翅上右书“成了”两字,颇有道风,也正是这坦白,竟让我不敢近前,以至于没有细考其材质,感觉上不是传统的石材或木材,难道是什么高科技的,比如铝合金?给自己留一个悬念。坐在小亭中看第一次从地铁里拿到的免费报纸(每天都见人拿,不太好意思伸手,今天终于也拿了一份),多是某银行大班换了,某明星打架了,有一篇短文估计是大陆移港的人士所写,中秋日近,作者想起一个故事:当年在东北插队的知青站在邮局的柜台前,一口气吃完了家里寄来的八块月饼。作者说这是他听说过的最惨烈的关于月饼的故事。

下一站山下围,就地图看来,我走一段原路后,不要顺小路往东到沙田港铁站,而是向相反的方向去,结果太向西了,不得不往回绕,一路山坡起伏,也没什么人问。好容易人多起来,那路又极难走,多条平行道,我都不知道该在何处穿过,走长长的人行的高架路,终于上了狮子桥。桥头是新建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好像是),挂着广告是关于肥肥的。这一带路很宽,不像是香港的样子,颇有北京新区的感觉,不过绿化好得多。在地下通道里看到“曾大屋”的指示牌,这下方便多了。

原来在这条线上并没有安排此处,但因与车公庙距离不太远,走不了多少路,加之与同姓有关的事物总是要多关心一些,便把“曾大屋”算在行程之内了。在我的地图册上此处的地名是这样写的“山下围(曾大屋)Shan Ha Wai(Tsong Tai Uk)”,译音不知道遵白语还是客家话,不过建造这幢围屋的曾贯万是客家人,从大路上下到围屋前平场上的小道边立着一块政府做的介绍牌,上面写着仿东北五华老家格局,这个“东北”挺有意思,我们惯常专指东三省,在用作方位词时,一般说“东北角”、“东北方”等等。

镬耳

碉堡

镬耳

碉堡

镬耳

碉堡

镬耳

碉堡

后 山

水 塘

一贯世居

康衢

祥徵万福

大夫第

安富

尊荣

景星

庆云

天井

忠恕堂

望重参军

受天百福

天井

天官赐福

月恒

兰馨

日升

桂馥

松茂

罄宜

竹苍

戬榖

宗祠

小 巷

小 巷

小 巷

小 巷

小 巷

小 巷

小 巷

小 巷

本来没有做重点的曾大屋,却是此次香港之行看到的保持最完整而且是最具生活形态的围屋,既没有被破坏得太厉害,又没有被修缮得格外齐整。与其它围屋一样,前面的平场已经是停车场了,平场前的水塘已经干涸,长满了青草。然而完完整整的围墙和没有高于围墙的小楼已经让我有惊喜之心了。及至从正门进去,利利索索的正厅两侧挂满前辈的照片,正中是已经发黑的光绪四年(1878年)十二扇贺曾公八十寿屏,为某位长辈贺寿的,心下大喜过望:一个尚有维持能力的家族管理班子还存在,这个家族的凝聚力远超过我前面看到屏山、粉岭等处古迹的所有者!

山下围在马铁线南线,坐南朝北,站在围前的平场上就可以看到马铁线,不知道曾家对此有没有风水上的解释;围的正后方是一座相对孤立的长相非常均衡的山包,可见当时建围者的用心。“山下围”像是民间的习惯称呼,应该不是围的正名,而“曾大屋”则是日寇侵占香港时被收容的逃难人士所赋予的尊称。曾大屋的建筑很有客家土楼的防御和抗敌要素,四角均筑有镬耳型的三层高碉堡,碉堡上有枪孔和瞭望台,用以对付盗贼的侵袭。里层的石门上还安有木横栏,虽推入墙内久已不用,但仍可拉出来。

围村入口有三个拱形大门,左“尊荣”,右“安富”,中门最大,门顶石匾镌刻着“一贯世居”落款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回首望“一贯世居”的背后,刻着“康衢”二字,瞧人家建屋者的气派!想的可不是什么70年的产权。穿过顺围村最外一圈建筑的通道,是第二道砖石围墙,同样分左中右三个门,中门门楣处上有“大夫第”木匾,下有“祥征万福”石匾,对联是书写的隶书“东鲁传经府,南丰修史家”。一年过了大半,对埗最下面的“府”字已掉,但宗祠的对联都是有一定之规的,所以很容易补全。隔天井便是正厅,正厅正中的屏风后是南方建筑中常用的板壁隔墙,挂男女长者两张相片,再上是“望重参军”赠匾和建屋一支的的堂名“忠恕堂”。板壁墙的两边有门至后一个天井,板壁墙的背后挂一个“天官赐福”的小龛,檐下刻匾“受天百福”。天井后面是第三进——宗祠,有极繁复的木雕,中间牌位处披红,整个宗祠前有铁封栏,这是这户人家的最神圣的私人领地,不愿意让游人随意闲逛和观看。封栏上挂了一块不锈钢的牌子:曾大屋曾耀宗宗长子嗣德明长女丽萍(方汉华夫人)出资修缮2005年5月1日。

除中轴外,围村的“尊荣”和“安富”两道拱门和以里“庆云”和“景星”两座石门,构成中轴的左右两路,两座石门两侧是两层的住房,如今已经装了铝合金门窗、安了空调等等,不过整体的格局还在,比如住房之间又有横向的小巷与中轴的天井相连。前一个天井的四条小巷各名:罄宜、戬榖、松茂、竹苍,后一天的四条小巷各名:兰馨、桂馥、月恒、日升。“如月之恒月上弦,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挺有学问吧,都是《诗经·小雅》中抄来的“天保定尔,俾尔戬榖。罄无不宜,受天百禄。”其实《天保》一诗为群臣祝福君主,这位老兄也真敢用,要抄像高邮王家抄个“戬榖”得了不就福禄的咬文嚼字嘛,一抄还抄这么多。围屋的西北角一层现在开了一门对外,作为村公所。虽是中午,但我见门开着,便探头进去,有一位老者桌前在看报。我打招呼,自报姓曾,我这标准普通话,让老人一听就知道我是大陆的:曾庆红!我能明白他只不过表示了解大陆,但还是赶紧表白:此曾非彼曾。一个姓嘛,自然可能多说几句。老人已经78岁,他是建屋曾贯万的第四代孙,在香港日久,现在五华宗亲到来,他们的口音已经听不懂了。目前他上面还有一位本家叔,而下面已有曾贯万的第八代了。我问:这里比三栋屋要大,为什么政府不收了做博物馆?老人说: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来收,我们是业主嘛,要给我们补偿的,香港地价很高的。

进门之前看到广告栏中有一张告示:

各位乡亲,

堪舆师刘伟良先生为曾大屋新村虔择吉日,定于农历己丑年八月廿八日,阳历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六,上午九时至十时举行隆重新屋入伙敬神仪式,务请各位踊跃参与,同享保境平安之福。

谢谢各位

山下围村曾大屋当年值理曾庆彪谨启

二零零九年九月廿一日

我问新屋在那里,老人指着山下围东边的一片新楼房说都是,围里面住不下了,还有很多人搬到香港、国外的。我在围屋内盘桓一个多小时,正好也有几个外面来的人士在参观,其中有一个用轮椅推来的老者,还有两三个深目高鼻的年轻人,也许就是大屋出去的人带了子孙回来。我说新屋入伙的仪式大陆已经没有了,他很痛心:这是我们的传统啊,还是要保持的。

(道风山下的民居)

(道风山)

(圣殿下的莲花洞)

(曾大屋)

(曾大屋侧门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