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南康群众生活尽享文化盛宴
近日,赣州南康市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是我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市)。赣州南康市大力实施“文化旺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加大文化建设投入,重点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制作了一道道文化盛宴,滋润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完善机制体制是保障。该市成立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委员会,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机制和体制,做到常规动作有创新、自选动作有创意。该市在机构、设施、经费、管理等方面都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先后制定下发各类文件、方案、实施意见30余份。同时,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也持续增加。该市文化单位均为全额拨款单位,经费已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近3年来,该市每年文化事业费的增幅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基础。该市为破解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融资难题,广开渠道,开源节流,不断拓展资金的融入方式,现已累计吸引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仅该市旭山公园的改造扩容建设就吸引社会捐资600多万元。该市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集专业文化、群众文化、图书、文博等社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投资3亿多元相继建设了文化公园、旭山公园、南山公园等。目前已初具雏形的“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建成后将通过和谐城百姓同宗之间的联络和联谊,引领海峡两岸各姓氏宗亲的来往和交流。该市还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立了20个圩镇文化科技活动中心,226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700个文化科技示范户。
有设施更要有活动。该市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路子,着力打造文化品牌,运用“文化搭台、群众唱戏、市场运作”的方法,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政府办文化向政府、集体、个人和社会共同办文化转变,形成了城区文化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该市依托客家人聚集地的优势,利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客家传统文化活动,连续15年来,每年都举办一届“南埜之声”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是南康的一大品牌。10多年来,该市在市政广场、文化公园等群众休闲娱乐的广场上,每年安排24场以上针对性、欣赏性都较强的广场文化文艺演出,由单位编排演出。广场文化在该市已成为经常化、制度化、普及率极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此外,在广大农村,每个乡镇都成立了腰鼓队、管乐队等文艺团队,还组建了有100多名演出人员的13个民间艺术剧团,每年文艺演出150余场,吸引观众近百万人次。(作者:阳金华、朱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