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云南哈巴雪山山难的几点看法[组图]
编者按:彭新民,昆明登山协会会员,第一代协会常委。1995年10月参加首登哈巴雪山,任副队长,曾组织和参加了当时的接应和救援工作(当时曾发生过登山队员滑坠和严重的高山反应情况)。多年来曾八次上哈巴,六次登顶。
今年国庆节的哈巴雪山,天气特别遭,10月4日山上更是风雪交加!哈巴雪山出事了,一次山难,一位韩国人(女性),在登上海拔5396米的顶峰后,下撤时滑坠,摔下了西坡,掉进了冰缝,摔断了颈椎骨,由于天气恶劣,当天没有得到及时救护,连伤带冻,次日找到时,死了。刚好我也在山上,头天,我们的队员还和韩国队员在一起中餐,摄影留念呢。
发生山难死亡,是让人痛心,惋惜的,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热爱登山的人来说,更应该多一些深思。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对事故的责任者和过失者做太多的评论,作为一名哈巴雪山的常客,我仅就此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安全意识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甚至国外)登山爱好者都把哈巴作为赏试攀登雪山的向往地,特别是2003年“红塔激情攀登哈巴雪山”之后,大量的登山者更是蜂拥而至。的确,哈巴在我国众多的雪山中是比较容易攀登的山峰,它山体不复杂,不易迷路,登山线路坡度缓、冰盖上无冰壁、积雪不太厚,几乎无冰(雪)崩塌的可能,从常规线路上不遇冰川,也少有冰裂缝,正因此,人们忽视了它的风险隐患,认为登哈巴没有什么危险,大家都轻视它,多年来,多数的登山者在哈巴都少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结绳保护等),有的甚至不带冰镐、冰爪,这样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其实哈巴雪山也曾多次发生事故,主要是滑坠和严重的高原肺水肿,甚至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重伤)。特别是每年的12月份至来年的2月分,山上风大,气温太低,脚下的积雪被冻成硬冰,冰镐、冰爪无法扒紧地面,我带的队员也曾发生过滑坠20米的情况。

二、救援不及时(或根本没有救援意识):
此次发生山难,韩国队员刚好滑下了少有人走过的西线,这条线03年我走过(红塔攀登时,作为协作队员我就走的西线),有一定的难度,有冰川、冰裂缝、还有一道近70度的冰壁)。事故发生后,韩国队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力救援的,可哈巴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他们下到大本营无法准确地通知到有关人员救援,而延误了营救的第一时间(哈巴村目前主要有两家个体从事登山向导的经营活动,可都是各自为阵,没有规范管理,无法相互调动)。当天山上大风雪,救援人员上去后没有找到人,次日才找到,想一想:常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也无法坚持,何况是一个受重伤的人!
哈巴村的村民出来充当登山向导,主要是为了生活所需,他们没有相关的组织,也未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也无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足够的高山救援器材。我认为,此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必要组织一支哈巴雪山山难救援队伍,或由政府出资金培训当地有经验的身体素质好的村民,并为他们购置救援器材,以备山难发生时使用。

三、中外登山者生死观的截然不同:
此次韩国人山难死亡,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闹的沸沸扬扬,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2004年我在新疆慕士塔格登山,有许多外国登山队,他们一般由中方的接待者(旅行社或登山协会)单位带到大本营,接待方只负责他们在大本营的后勤工作,其它的登山活动他们自行负责,出了事故接待者是不负责任的。国外人士的理解是:登山、探险、探洞、漂流等都是高风险活动,既然自愿参加了此项活动,有可能遇到风险甚至死亡是正常、作为参与者都有心理准备、遇到天灾死亡无须由组织者承当责任,更不会像国内发生山难死亡那样闹的满城风雨。不过他们在他们国家都买了高额保险,这也许是主要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