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单车族投诉上路难:凭啥侵占单车专用道

广州大桥南往北上桥位置没有单车道,骑车人只能在车流中穿梭

单车道与公交站“贴身”,下车乘客经常和骑车人撞到一起
在广州不少主干道中,自行车道逐渐被机动车道“挤出局”,骑车者普遍感叹“无处容身”。连日来,记者兵分多路,骑着单车对市内十几条主干道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路段单车道要不缺失,要不被侵占甚至成了停车场。
现象1 断
单车道中途消失
广州大道是城内主干道,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有部分路段划出了单车道,但并没有贯穿整条广州大道。例如从广州大道中南往北方向,相当长的距离没有单车道,只是在路边人行道旁挂有“人行道推行”的警示。
而相反方向就设有单车道,不过依然是时隐时现。据记者目测估算,广州大道过半路段没有划定明显的单车道。有骑车者说,这么长的人行道,让大家下车推行显然不合理。
而在解放中路北往南方向的广州迎宾馆门口旁本,有一个单车道标志,也有白色分隔线,可是前行约300米后分隔线突然消失,再到前面路口又见“人行道推行”的标志。市民很疑惑,这一段路究竟骑车算不算违章呢?
同样地,天河路上的单车道也有半途消失的现象,而且路边临街商铺前面还铺设了阶梯,不方便自行车骑行。骑车者都不约而同地冲上机动车道,到了十字路口,却又被交通协管员勒令到人行道上推行。此外,老城区中数公里长的中山路也遇到这种情况,单车道的分布很不连续,时有时无。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留意到,市内大多数路段虽然有单车道,但是每遇到十字路口或拐弯处,单车道就无声息地消失,转而成为机动车道。在与广州大道中连接的多个横向路口就存在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给骑车者带来了潜在危险。
另外,记者在解放南路由南往北方向看到,路口明明有“人行道推行”的标志,但骑车人仍然直接把人行道当成单车道,尤其是在大新路口鞋城一带,骑车的人比行人还多,许多送货的人骑车在人行道上走,单车后座上还捆绑着大大的纸箱,路过的行人不得不左闪右避。
现象2争
单车与机动车“共舞”
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由于道路塞车拥堵,不少机动车都会借用单车道行驶或者超车。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期,单车道更是屡屡被机动车侵占,骑车者只能亡命般在车流间左右穿插。
环市中路上有一条大约50厘米宽的自行车道,不过,由于经常被隔壁车道的机动车“跨区行驶”,不少市民只能与机动车争道,甚至反过来霸占机动车道。因此,险象环生的画面不时出现,随处可见自行车在机动车中间做“S”形穿梭,或者冒险从快车道超车行驶。记者在中山一路、农林下路和中山大道体验骑车过程中,就有好几次险被身旁的机动车撞倒。
部分非主干道如大德路、惠福路等,单车道被侵占现象也颇严重。例如在惠福西路上,短短几百米之间,记者先是遇到的士变线停靠,然后在惠福西车站遇到公交车靠站,快到海珠路口时又有两辆面包车跨到单车道上。
在江南大道中公交车站,记者就观察到,当公交车停站时,尽管大多数不会占用单车道,但是仍有少数公交车由于未控制好,停站时部分车身已经在单车道上,导致单车道被占。
新港西路中山大学站这个现象最为严重,人行道设计狭窄,公交进站后只剩十几厘米的空隙让自行车通过,乘客也难以在此空隙中站立。记者曾看到,一辆197路车靠站后,即有两辆自行车踩上小车道,若入站公交过多,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现象3怪
单车道变成路边停车场
记者在部分路段发现,路上明明设置了单车道,且在非繁忙时段,单车道没有被机动车侵占,道路应该十分好走才是,不过,却有骑单车者偏偏弃置单车道不走,而是要骑到机动车道上去。
据了解,出现这种现象,单车道太窄是一个原因。尽管部分车主一开始是骑在单车道上,但踩了一段路后,就不自觉偏离骑到其它车道。记者在中山三路骑车体验就碰到这种情况。本来中山一路和中山二路的单车道都比较宽阔,但走到中山三路时,单车道却严重“缩水”,越过路口后,单车道就从2米一下子变成了只有0.5米,骑车人很容易就会骑出线。
记者还发现,部分道路的单车专用道成了路边停车场。
广州大道中的单车道上就有不少这样的停车位,路边停满了各式汽车,自行车都无路可走。一名看车师傅说,这些被划作停车位的单车道是交通部门划的,他只是负责看守和收费。据了解,这些所谓的停车位按小时算,每小时收费5元。而部分路段停车位甚至成了路边单位或商家的专用车位。记者了解到,花城大道,金穗路,华穗路均有这样的情况。
25条道路将增设单车道

单车道成了出租车等机动车的停车场,自行车只能骑到机动车道上

广州大道南往北广州大桥上桥位置,单车道突然消失,变成机动车道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的市政部门获悉,在目前将要进行的25条道路大中修改造中,自行车道的建设将会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纳入改造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将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其中中山大道BRT沿线都将设置自行车专用道。专家表示,除了设置自行车道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全市要形成自行车路网系统。
多条路段已新增自行车道
自从广州市禁行摩托车后,以前少见的自行车又大量出现在广州街头,自行车道也就越来越重要。
为此,市人大代表曾提出建议,广州市相关部门要结合目前自行车增多的情况,加快完善在道路上划分自行车道,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使用自行车较多的地方先行规划,再逐步完善整个广州市的交通道路功能。“有些道路虽然有自行车道,但设置不合理,自行车道刚好就是骑一辆自行车的宽度,因此部分骑单车的人只好将车骑到了人行道上。”
为此,市政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除了天河北之外,越华路、正南路、仓边路等路段都分别在马路两侧划出了自行车道,临江大道东段、机场西路、科韵路、流花路等路段都用彩色沥青铺设了彩色的自行车道。该负责人称,有的路段也许过去沿线都有自行车道,但是因为路段车辆增多等原因,交警部门根据每条路的实际情况而将自行车道继续保留或解除。
据了解,广州在东风路、广园快速路等道路禁止自行车通行,因为这些道路车速快、流量大,按照道路功能的定位以及对骑车人安全的保护,所以禁止非机动车通行,而市区其他道路允许自行车通行。
有条件的都设专门单车道
目前,广州已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自行车+公交车”出行模式,“自行车需要的道路也要有明细分工”。在城市主要商业地区和居住中心,推广实施“交通慢行区”政策,新建道路规划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结合设置,改善自行车停车条件,完善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衔接。因此,规划部门称,今后广州市在新建的市政道路中,都将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两者设置在同一平面且同期投入使用。同时,市内各地铁主要站点都规划了换乘用的自行车停车场,而中山大道BRT试验线的站点设计,也将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需求。老城区的支路,有条件的路段要逐渐恢复自行车道。
为了迎接亚运会,市政部门以小北路为样板路进行道路大中修改造,在对小北路的交通设施及绿化完善改造试点中,其中就包括了对人行道的整修,并在人行与路树间划出自行车道。
“有条件的地方,都会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日前,市政园林局副局长潘双明表示,因为许多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够,目前在全市范围内符合建设自行车专用道的只有康王路和天河北路,且两条路段的自行车专用道均已经开始建设。记者近日在天河北路看到,整个路段不仅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道,且在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之间建设铁栏,分隔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
市政部门表示,在此次迎亚运道路大中修改造中,将按照广州大道、环市路、中山路等25条主要道路的具体情况,将自行车道纳入道路大中修的范围。“道路大中修改造中有条件建设的路段,都会进行自行车道的建设,尤其是主干道如广州大道等路段将优先安排建设。”
考虑到自行车和步行的需要,与中山大道BRT同步建设,BRT走廊沿线将设置连续的自行车道,并设置多处有人值守的自行车保管站,大约可停放5000辆自行车。
已划出单车道路段
越华路、正南路、仓边路等
已铺设彩色单车道
临江大道东段、机场西路、科韵路、流花路等
单车禁行路段
东风路、广园快速路
酌情修建单车道路段
广州大道、环市路、中山路等25条大中修道路
观点
单车道要形成系统
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单车道要形成系统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表示,广州完善自行车道建设,除了要有设施之外,关键是要形成自行车路网,全市的自行车道要形成一个系统。“不能骑着骑着就又没有车道通行了。”同时,在地铁周边应设置停车场,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系统。此外,还要保障车辆的安全,设置有人值守的自行车保管站,“不能从地铁出来之后,发现自己的车没了,一定要保障自行车辆的安全。”
广州市政协委员黄秉雄:单车道管理要跟上
早在两年前,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组织宣传处副处长黄秉雄曾与记者一起,骑单车穿越广州的多条大街小巷,体验骑车族的艰辛。当时,黄秉雄就指出,广州自行车的出行状况十分不理想,有关部门应尽快优化自行车道,解决出行难题。眨眼间两年过去了,黄秉雄又有何看法和建议?
为此,记者特地回访了黄秉雄。他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上的变化,特别是在部分路段规划建设专门的单车道,是对市民普遍需求的一种有效响应,也是政府接受民意的一次良好体现。
黄秉雄介绍,这两年多时间来,其实市内有一部分道路已经重新划上了单车道,特别是一些老城区尤其常见,不过,虽然单车道是再次划分开来,但是其使用上却没有做到完善管理。“机动车占道现象严重,不少汽车违章停放在自行车道上,这就是等于形同虚设。”黄秉雄说,政府目前规划建设单车道,但后期还要管理跟得上才行。
记者手记
单车虽然小 但不应忽视
作为记者,每天出门在外总免不了与各种交通工具打交道,然而,接触得最多的始终是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自行车基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此,在机动车大行其道的今天,走在路上,一辆小小的自行车也如它的体积般,小到让人忽视。
在中学时代,记者也经常骑车往返家与校园之间,当时机动车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盛况,自行车在路上非常好走,阻碍也少,记得那时候解放南路还有专门的单车道护栏,让人骑得很放心。可是到了这次重拾自行车的体验,却发现道路上自行车违规的乱象颇多,这种现象或许来源于缺乏专门的单车道供骑车者行驶。
记者在巡街时还注意到,在马路上骑车的多是学生、送货员、环卫工人、外来工等低收入人群,他们往往是因为收入微薄才选择这种靠体力推动的交通方式。对这一群体的需求,往往是相关部门容易忽视的。
所以,对于部分市民提出的意见,记者也深为认同。市民呼吁,政府在建设自行车专用道的同时,还应制定出相关的条例法规,不要再让自行车道形同虚设,将自行车的路权还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