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白际乡发展旅游实现红绿交融
当旅游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旅游消费就变得平常起来,而旅游经济自然而然成为了各地争相发展的亮点,也因此造就旅游的转型,从纯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从绿色旅游到红色旅游,从单一旅游到复合旅游……
白际,一个有着诗一般名字的地方,被誉为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初入白际,2003年,那是休宁的源白公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沿途一直在想修这样一条公路到底为什么,那么高的海拔、那么远的路程。同行的人说,里面还有好风光哩。到了白际,是暮秋傍晚的时候,村里袅袅炊烟不时飘起,路上村人也显得行色匆匆,粗略看了白际的几个点,大致的印象是大同于普通的农村,并无特殊感受。
近日再次走进白际。一进村就感受到了变化,原来破旧不堪的校舍被敞亮的三层教室取代,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碧翠的山谷中。乡里的人把我们引到了一幢老房子前,其实就是一排简单的平房而已,但是房子门楣上的几个大字却可以让人瞬间激情澎湃——“白际人民公社”。
走进公社,左边设一排展示橱柜,里面陈列着各种“文革”时期的文件、传单,以及当年公社所用的物件,有毛笔、算盘,甚至是油灯;右边是一个玻璃橱柜,里面放着笋干、干蕨菜、野葛粉等山珍特产;再往里,是两大排的桌椅板凳,四边的土墙上贴着泛黄的毛主席画像,头顶的房梁上则挂着红辣椒、老玉米,还有斗笠和蓑衣,一切都如当年那般随意,却又多了几分农家旅游的感觉。
乡里的负责人介绍说,白际人民公社就是当年的原址,进行修旧如旧后在今年“五一”开发出来的一个新景点,用于旅游接待、农副产品推介和当地百姓文化娱乐。
“2004年白际公路开通了,为我们带来了生机。”白际乡的负责人吴春晖说,之前白际资源丰富但是闭塞落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被藏在深闺,路通了以后就陆续有外地人开车来玩,拍点照片、买点土特产、吃点农家饭就返回,“这让我们意识到了旅游的潜力。”
吴春晖说,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白际乡开始发展旅游,主要推出的生态旅游产品。因为当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景点众多,有百丈冲瀑布、龙井潭瀑布、油煎豆腐瀑布以及温泉;有万亩原始森林、千年红豆杉、南方铁杉等珍稀名贵树种;有古村、古道、古关隘等人文景观等特色景点。白际发展的是绿色生态旅游,当年就接待了2000多人,到了2008年游客接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
“光靠绿色吸引不了更多游客,因为绿色到处都有。”乡里负责人说,这个时候他们就想到了白际人民公社,因为遗址保存的相对完好,而且也收集到了不少当年的物件,于是从2008年11月份开始自筹资金20多万元,改造、修建了日接待游客可达300多人的白际人民公社,并于今年“五一”正式开放,至6月上旬就接待了游客6000余人,“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白际人民公社的开发,刺激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市场,于是“竹笋、葛粉、山芋干、野蕨”白际四宝就顺势而生,而且价格比之前翻了一番。“这就是红色和绿色的有机结合。”吴春晖说,白际人民公社是红色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绿色的农产品销售增色,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绿色生态旅游景点的发展,可谓“红绿合奏”、相得益彰。
现在,白际人民公社以及白际所有的景点,实行的都是免收门票制度,只要外地游客来,都可以随便参观游览,他们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吸引更多人来到白际旅游,让红色和绿色的合奏曲在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奏得更加和谐、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