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碧 别样红——西湖荷风
刚来杭州的时候听人说“这里的气候只适合植物生存……”,那叫一个汗。几年下来真的爱上了杭州,爱上了西湖,却无论如何也受不了这气候。或许因为习惯了家乡四季如春的气候,我还不能适应这样的酷暑闷热吧~~~~
高温里持续半个月之久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或许是因为台风的关系,天气开始缓和,难得好天气。正是西湖荷花盛开的季节,我迫不及待冲向西湖!!!
一个半月没有来,自然要先环湖一周,以慰相思之情哈哈。从城站坐Y2,坐在临湖靠窗位置,不禁把相机对准窗外一阵猛拍,哎,怎一个美字了得!导乘小姐的介绍说的十分的溜,不过没怎么用心,看起来更像是机器人……没关系我自己看。每次坐环湖游线都好喜欢堵车,可以让我慢慢走,慢慢看。一路绕南山路杨公堤,滴翠的绿影让人心醉。苏堤上一如既往的人头攒动,远远看着都觉得好挤。倒是路上自己骑车环湖的人们安逸地享受着这份宁静和闲适。路上转弯看见茅家埠的第一眼绝对惊艳!可惜车开太快我没有来得及拍下来。
由于正是荷花开的时节,此行的目的也正在于赏荷。车自灵隐寺折回的时候我就在曲院风荷站下车了。从“江南名石苑”的入口进去,里面有两件东西我是感兴趣的:一是与上海豫园“玉玲珑”和苏州留园“瑞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石的“绉云峰”,嘿嘿,虽然多次来看,却还是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她的美;另一个就是门口的一副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出自以前的杭州西湖花神庙(现在的湖山春社),描绘的是西湖晴天雨天不同的景致。今天百度了一下,发现有人说作者是俞樾(俞曲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信步往里走,越来越多的荫凉,越来越少的游人。真好!!虽然每年都来看荷花,可是看见湖边的第一眼还是那么让人惊叹,扑面的绿,扑鼻的香~~~阵阵荷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很不错的一点是很多市民都有自发的一种意识去欢迎和帮助游客,感觉很友善,也很放松。闲逛之间遇到一个老伯,快要60的年纪,主动上来指点我取景,又帮我拍照。呵呵~随后我们结伴逛了曲院风荷,之间他告诉我许多关于自己跟西湖的故事。他说自己也算是一个“老杭州”了,每天都会去黄龙洞听戏,在不同的湖区散步,带上他心爱的相机,随手拍下西湖各种姿态和神情。羡慕啊……
印象里每一次路过曲院风荷那边,总有一帮人在唱歌。那天路过的时候,特意前去细细听了一会。都是中老年人的自娱自乐。有人拉琴,有人唱,不亦乐乎。唱的几首歌是《洪湖赤卫队》里面的,然后还有《长征组歌》什么的,呵呵,都是我爸爸妈妈年轻时候听的歌吧,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就喜欢这些呢。。。可是看起来很年轻的精神,听起来更是很年轻的歌喉。真真切切感觉到了他们的自信,感觉到了杭州的休闲。
跟老伯告别之后,我独自一人沿着北山路走。很久没有来过了,突然发现其实以前不怎么注意的北山路其实也是很美的,这条路闹中有静,其实是有着另一番的风味。一幢幢历史文化建筑装点着这里,让人体会历史的厚重;好喜欢那里的梧桐树,高高大大肆无忌惮地向四周伸展,在湖面照着倒影,秋天落叶的时候会更美吧。西泠桥断桥周边也有荷花开了。很多人在拍照。来这里以前一直以为荷花是杭州的市花:似乎荷花比桂花更加大气,更加符合杭州的江南韵致。好像很多人跟我想的是一样哦,呵呵。
不过也没有关系。留一个争论也好。给世人一个传统印象以外的杭州。荷花也好,桂花也好,她们的风姿里,是多面的,然而每一面都美的杭州,所以柳永的《望海潮》才会写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说来还真有些盼望,赏桂的心情,似乎也迫不及待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