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2008年10月25日游攻略
地点:上海---黄山
季节:秋季
时间:10/25-10/27 (实际行程4黑3白)
黄山天气:雨+雾+太阳
黄山温度:山脚 平均温度 十三点;山顶 平均温度 七上八下
穿着:薄毛衣+外套(日出日落时记得更换外套)
人物:1男1女,2背包
平均花费:十张大头/人,视个人消费忽左忽右
准备工作:
考虑到年假的稀少、时间的有效利用、费用的节约等诸多因素,又参考了汽车的发车时间:最晚为下午3点半,5个小时路程到黄山;火车车次两班:一班是中午12点40发车,晚上12点27分到;另一班是晚上22点35发车,第二天早上10点到。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晚间的火车出行(N418次)。
出发之前,确认了黄山游的路线,预定了网上“素有口碑”的云海楼宾馆(距离黄山风景区20分钟左右的车程),并由他们预定了黄山西海宾馆的6人客房。
旅游的装备:两个背包,内装换洗衣服、照相机(充电器、内存卡、电池)、手机(充电器)、食品、手电筒、雨伞、创可贴、PSP(路上消遣,建议不带,累赘)。建议带一些治疗肌肉拉伤的药,以备不时之需。
三天行程:
路线
第一天:
我们在10月24日晚出发,25日早上10点到黄山市(非黄山风景区),出站后,路边就有车直接到云海楼(事先和宾馆的人约定派车接,非免费),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到达目的地。稍事整理吃完中饭后,12点半出发去了宏村和翡翠谷(大约各游1.5小时),5点半回到了云海楼。晚饭后云海楼安排游程讲课,预先支付黄山的宾馆住宿费。去超市购买第二天及第三天的食品。
第二天:
早晨5点半起床,6点半出发,7点不到购买了黄山门票和云谷寺新索道票,从后山正式登陆黄山。从云古寺新索道---白鹤新站---始信峰---黑虎松---北海---清凉台---北海---团结松---西海(9点半登记入住,卸下行李,继续行程)---排云楼---排云亭---西海大峡谷---谷底---栈道---步仙桥---天海---光明顶---群峰顶---飞来石---排云楼---丹霞峰(看日落)---西海(6点半、晚饭、电视、聊天、洗澡、搓脚、睡觉、惊醒---某些人要走3公里路程去光明顶看日出,4点钟就开始敲锣打鼓)
第三天:
早晨5点起床,5点半出发去狮子峰看日出,西海---团结松---北海---清凉台---猴子观海---狮子峰,7点回到西海(早饭、打包、退房),背上沉重的行李继续,西海---北海---光明顶---天海---鳌鱼峰---一线天(只上不下单行道,本应是走鳌鱼洞,我们却非要逆下而行)---百步云梯---莲花亭---迎客松---老道口---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后,如果不想走后半程无风景欣赏的5公里路程,可以考虑原路返回,从玉屏索道下山)---新道口---半山寺---慈光阁(下午3点左右)---云海楼(休息、洗澡,5点出发)---屯溪老街(6点左右到,美食,还是美食)---火车站(晚上十点三刻发车,从鹰潭开往上海,第二天早上十点三刻到)
在没有继续往下写之前,先对这个路线进行一下个人分析:
优:1、时间安排的紧凑。三个景点,不同风格呈现在你眼前。
2、登山的路线我们选择从后山上,前山下。避免了从老道口到迎客松的来回往返路程(这个可是上坡路,海拔高度上升了200米),更有效的利用时间。
3、在西海住宿,一定程度上尽早减轻了负担。同游的人员有选择在光明顶或天海住宿的,须在爬山第一天行程结束后才能卸下行李。
4、攀爬天都峰的路线从老道口到天都峰比从新道口到天都峰虽然坡度更陡更险,但路线更短。上山的时间至少能缩短一个小时。
劣:住宿在西海,重复了西海到光明顶来回将近7公里的路程,云海楼给出的地图有误,从北海到光明顶有2.5公里,而非其标明的1.5公里,且光明顶为必经之处。
特别补充:第二天的行程我们时间安排的太早,7点不到开始登山,正是旅行团忙碌的时候,时间可以再晚些,不用太着急。当天雾气重,我们10点到达西海大峡谷,下午2点就到了光明顶,时间绝对充裕,如果天气适宜,大家完全可以放慢城市脚步,多做几次深呼吸,沉浸到工作以外的休闲中。这是室外阳光+大蓬伞+咖啡都无以PK的。
景点介绍
以下各主要站点均实行双指数打分制,总分5分。
宏村:占地300多亩。原名“弘村”,因避讳清朝乾隆皇帝的“弘”,后更名为“宏村”。是为汪姓家族的聚居地(某时怀疑汪精卫是否也该在这认祖归宗)。整个村庄从高空俯瞰呈牛的形状。进村的南湖是牛肚,错落有致的村屋是牛身,石头铺成的小道是牛肠,村口500年的红白喜事数是牛角。让你领略到中国徽派建筑风格。这里是多部影视剧的取景地(卧虎藏龙等),就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也何其有幸的被老谋子作为宣传中国古文化(文房四宝),捕捉历史遗留痕迹的一个不到1秒钟的镜头飘然闪过。也曾经赫然的挺立在中国邮票:安徽民居中。1个多小时的雨中漫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门楣文化、雕刻底蕴、建筑风格。一句话概括:疑是江南水乡景,却道徽氏古韵情。美景:3分,危险:0分
翡翠谷:没有玩过楠溪江、雁荡山的朋友建议可以去看看。整山的翡翠竹又会让人想起李安卧虎藏龙中的经典之作。真是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地方。只是时因飘着中雨,不免让人失去一些游玩的乐趣。个人觉得此景流于大众化,缺少一点画龙点睛神来之笔。美景:2分,危险:1分
黄山:重点之重点。由于一早雾气大,能见度非常低,景点给人的感官势必会影响本人的判断。且本人向来是情感多于理智。
第一站,始信峰,是为一个光秃秃的岩石。风景一般,微现云海。美景:2分,危险:2分
第二站:清凉台,立于一个山峰的决战时装T形台,据说夏季的时候非常适宜观赏日出(反之,这个季节不适合,海拔偏低,就算走到狮子峰观赏,也会被观音峰挡住视线)。美景:2分,危险:1分
第三站:西海大峡谷-步仙桥,近几年开发出的景点,这里是自助游的天堂,旅行团的禁区。地势陡峭,风景绝佳,尤其是谷底。如果你走的路线和我们一样,建议这段行程可以慢慢欣赏,时间绝对来的及目前旅游局还在开发谷底往下的路线。美景:5分,危险:3.5分
第四站:光明顶,日出日落时是旅行团上演决战光明顶的最佳时机。如果你是宿在光明顶或天海,这里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是宿在西海,则可以选择丹霞峰。光明顶本身无风景可言。除了美丽的阿波罗太阳神外,最可贵的是站在岩石顶观看对面的山峰。下午2点不到我们占据了光明顶的绝佳位置,雨停后,雾气被一旁高呼的人们摇扇子般的扇去,太阳出来,云海的忽现造就了飘渺之旅,蓬莱仙境般的鳌鱼天都两峰。这时我才慢慢领略到: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霞客心境。美景:5分,危险:2分
第五站:群峰顶,云海楼的地图上并无这个标识,这是我们一帮伪驴友在去飞来石的路上偶尔发现的。观赏点的绝佳让我们后来暗暗偷笑不已。而且正是去了绝峰顶,才有了我最引以为傲的一幅黄山水墨画。感谢上苍让我不虚此行,让我发觉山、云、松的颜色原来可以这般的融合在一起。中国的水墨画啊,爱死你了!美景:5分,危险:4分
第六站:飞来石,红楼梦开篇中的大石头,真实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却更像是一块风大雨大时用手掌微微一推就能瞬间从脚底下滚落的大石敦。美景:2分,危险:3分
第七站:丹霞峰,为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观赏日落,我们手脚并用的爬上了已经无路可循的丹霞峰顶。看着太阳慢慢下山,云霞的流动让西方的天空忽明忽暗,较之日出来说,少了一份朝气,多了一份沉沦。悠悠地坐在山顶,拂着秋天的季风,周边的人们都被此景忽悠在了沉默和思索中。美景:4分,危险:4分
第八站:本应是在狮子峰观看日出,偶这个倔驴选择了弥补之前因能见度低而未能观看到全景的西海大峡谷。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重新走了一个小小的来回。却让我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危险指数简直可以超过5的悬崖绝壁。绝壁留影后让我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大踏步向前行,再也不去回味之前的大义凛然。因在泰山顶看过日出,这次就做了一回缺席的逃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对黄山日出做任何有悖于事实的评价。
第九站:鳌鱼峰,仍旧是光秃秃的岩石顶,从远处看去像是一只鳖,瞧近了看,就像一只大嘴鱼,呼啦呼啦的。美景:2分,危险:2分
第十站:一线天,中国各大名山叫一线天的多的去了,就在那一天当中,我们还浩浩荡荡的走过了三个一线天。美景:2分,危险:2分
第十一站:迎客松,据说已经是第二代迎客松了,之前的第一代香消玉损,后来移植了一个塑料的,被众人唾骂不已。为了这个黄山标志性的松树,怎么着也得在树下留下一个美丽的倩影吧。美景:2分,危险:0分
第十二站:天都峰,黄山的最后一站,来了也就意味着别离。上山的路很陡,坡度大约为75度。尤其是快到天都绝顶,有一段大约5米长让我叹为观止的独木岩石路,两旁均为滑坡,一不小心可能也就万劫不复了。美景:2分,危险:5分
中间未曾提到的路线均为常景,不再一一说明。
特别补充:欣赏黄山美景,天气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建议大家出行前一定要关注黄山风景区的天气变化。大雨和大太阳的天气都无法真正观赏到黄山云海,最好是小雨后转多云、转晴。
花费
交通费:上海-黄山,卧铺165元/人(中铺),两张合计330元
黄山-上海,卧铺110元/人(下铺),两张合计220元,
往返火车票在上海统一订的,手续费20元(在黄山订票,一张卧铺手续费15元)
黄山火车站-云海楼,15元/人,两张合计30元
云海楼-宏村-翡翠谷-云海楼,45元/人,两张合计90元(由于坐的是小车,180元/车,呵呵,感觉像是在装猪,如果是小型面包车,平摊后每人的车费能稍微下降些)
云海楼-黄山,52元/车,四舍五入也没太大问题,往返50元
云海楼-屯溪老街,19元/人,两张合计38元(行走高速,不走高速15元/人,时间差不多)
屯溪老街-火车站,打车6元,公交1元/人(12路公交车)
交通费总计:780元
门票:宏村原价80元,司机带路,可以打9折,72元/人,两张合计144元
翡翠谷门票50元/人,不能打折,两张合计100元
黄山门票200元(旺季),2元保险费,索道票80元,两人合计564元
门票总计:808元
住宿:云海楼一晚,80元的大床房
黄山西海一晚,120元/人的统铺,两人合计240元
住宿费总计320元
饮食:25日早餐,自带的肯德基,不算money
25日中餐,云海楼,40元
25日晚餐,云海楼右边的徽派美食店,36元
26日早餐,云海楼,10元
26日中餐/晚餐,27日早餐/中餐,云海楼旁边的超市自行购买的方便面、面包、矿泉水、茶叶蛋等,16元。山上食物较贵,也有一些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玉米棒8元1根,香肠10元3根,如同桂圆般的黄山野生猕猴桃5元2袋(大约20个)。
27日晚餐,屯溪老街美食人家,110元/6人,汪一挑馄饨6元/碗,费用50元
饮食总计152元
其他:85元(水果、雨衣、小吃等)
当当当当,注意了,注意了。本次黄山旅游的最终统计金额为…………2145元(一男一女两主哦)。
住宿/服务
两晚都在火车上,略过不谈。
云海楼,进门的左边墙上张贴着象征荣誉的照片,老板也上过“鲁豫有约”的电视节目,几张休闲沙发椅的中间还摆着一个腿部按摩器。宾馆最高五楼,看上住不大,听说有一百多个房间。住宿条件一般,据说有臭虫(我暂时没发现),洗澡水忽冷忽热,80元/晚的价格听说也不便宜,附近还有50元左右的(油豆腐和云海楼500年前是一家,后单独挖墙脚分离出去了,服务模式和云海楼几乎无异)。服务态度一半一半。好的一半是因为能体贴入微的帮你安排车辆,上山之前提醒相关事项,告知黄山天气及温度情况。下山后免费提供热水澡,免费提供拐杖,购买的雨衣如未拆开,可以换取同等价值的其他物品(顺带一句,小贩叫卖的手套可买可不买,以往的天都峰铁链现在全部换成了缆绳,攀爬是没有问题的,拐杖建议携带,节省力气)。坏的一半是厨房有人时,连叫一碗蛋炒饭到二楼都被告知没空。从云海楼到黄山的出租车都是由他们统一安排,打表的价格大约是30元,实际支付50元,怀疑其中有猫腻,下山碰到一司机,看见我们拿着云海楼的拐杖,特热情,一个劲的在我们面前谄媚云海楼的口碑如何如何好,据司机自己说,黄山旺季时他们一个月可以赚6000元,淡季赚2000元,平常上交的管理费用大约为6000元/月。我们为省事,往返的路程都接受了云海楼的安排,没得讲价,不喜偷懒的人可以自行问问。
西海宾馆,房间较小,一进门被柠檬型空气清香剂的味道整地刺鼻子。3个上下铺,可以住6人,不算潮湿,被子应该不象云海楼鼓吹的那样2天换洗一次。有独卫,可以洗澡,且热水比较烫,免费提供开水,大家在这也可敞开肚子啃吃啃吃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住宿费是由云海楼的统一收取(讲课时云海楼也只是一味提,到了西海就可以卸下负荷,而不提我们因此要多走近7公里的路程。当然了,因为他们双方之间是有协议的,而云海楼非常卖力的,不遗余力的给大家推荐西海宾馆,原因也在此,因此给大家再总结一句亘古不变的话:无商不奸!很重要的!人通常都是在吃了亏之后才会进行总结,如同我)。
特别补充:一路走来都很辛苦,大家不是在攀爬一座山峰,而是在不同的群峰之间跳跃行走,尽可能减轻背包重量,不需要的物件可以暂时存放在宾馆。
饮食
不够充足的准备让我们这些饮食男女还是微微尝到了徽派美食。
先说云海楼的,石耳菜心,石耳,看上去像木耳,但不似木耳脆,味道还行;笋干烧肉,笋干很嫩,虽很平常,难能可贵的是每片笋干都很嫩,是我喜欢的。菜的价格不便宜,米饭也要2元/碗,就这么平常一顿,消费指数和上海也是有的一比了。
徽派美食店,竹筒童子鸡、辣子豆腐、野菇炒蛋、小青菜、不记得名字的汤。四菜一汤70多元,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点的。童子鸡清淡,肉嫩,辣子豆腐其实就是麻婆豆腐,所谓的野菇,其实也就是香菇。味道一般,可是和我们在山上辛苦啃吃的垃圾食品来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上山之前大家多犒劳犒劳自己吧。
屯溪老街,网上介绍的汪一挑馄饨让我们有幸遇上了。围观的人较多,还有一两个对汪一挑娴熟的又带花哨的手势忙着不停的拍照。尝过之后,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味道较淡。
美食人家,凉拌木耳、葛粉丝、桂花臭鳜鱼、绩溪米粉、毛豆烧臭豆腐、菊花菜、艾叶果、冬瓜包。葛粉丝,味酸辣,粉丝较粗,但入口脆。臭鳜鱼,所谓臭,只是因烧之前用盐腌渍过,味道极香,鱼肉异常嫩,主推。绩溪米粉,米磨碎后,蒸煮而出,呈棕色,细腻,较有特色。毛豆烧臭豆腐,将豆腐浸入汤汁中,味更醇厚。菊花菜,就是上海所谓的茼蒿菜,普通。艾叶果,墨绿色,味淡,在味蕾经过酸辣重油的轰炸后也不失为一道清口的点心。(在这家餐饮店就餐的人较多,通常还会稍等几分钟,不过环境不错,上餐的速度也很快)
幕后花絮
花絮1:步仙桥,10秒钟之前还能看到远处的石牌坊,10秒钟后拿出照相机就已经云里雾里了,在我们之前到达的一可爱的小男孩,咧着嘴开心的笑道:哦,我们已经拍完了,走人,气死他们!我鼓着腮帮子很不服气的瞪了他一样,无可奈何!
花絮2:送客松前,帮其他游客拍照,其中一人(中年男子)随口说道:3年来,我黄山已经爬了60多次。心里悄悄给他算了一下:平均一个月就要1.7次,强!
花絮3:走过迎客松,准备往天都峰方向走去。迎面来了一群旅行团的。路窄,我们相互擦肩而过。一女友抬头问男友,他们怎么朝这个方向走?男友自信地解释,肯定是爬不动了,走回头路呗!晕!要不是急着赶路,敲他一脑壳!
花絮4:我们一行6人逆行穿过一线天时,非常不好意思的对排列在山下等待上山的人大叫:让我们先下吧!当我们终于歪歪扭扭走出洞口,扶着一旁的石柱走在路的左边时,一八十多岁的白发白胡子老头大声嚷嚷,下来了就应该走右边,怎么还挡着我们的道。汗颜!
花絮5:天都峰顶上,走在宽度仅为50码的独木岩顶时,我是战战兢兢的。偏偏前面还有2-3个不知死活的人停下来拍照。把我堵在路中间。我狠狠地、呲着牙齿,一副百年不见的凶相:要拍照等我们过去再拍,有没有公德心啊?
长达5页的攻略终于写完了,耗时450分钟。从来没有这么尽心的写过一篇东西,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个纪念吧。珍藏在心底,同样珍藏在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