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青岛
当动车组列车终于停下了风驰电掣的脚步,温顺地靠在四方车站的时候,我心中却有种复杂的情绪:对于青岛,我既有希冀,也有担心。希冀自己能够充分感受这座城市的丰富,却也担心期望之后失望会接踵而来,毕竟远去的那座人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城市,给我留下的负面印象太深刻了!我甚至还担心,作为奥运承办地之一的青岛,会因其成为国际化都市的追求,而“矫枉过正”地对诸多的自然元素附加上人为的欣赏门槛。
事实证明,青岛真如想像般丰富,而我的担心却是多余的。
【海】
既然到了海滨,自然最先接触到的是那广袤无垠的大海。来之前,曾经望文生义地以为黄海的海水必定是不那么清澈的,可站在栈桥文澜阁旁的栏杆前,映入眼帘的景象却彻底颠覆了我的主观臆断:艳阳高照下,湛蓝而明净的海水间,不时有几只海鸟掠过水面又振翅高飞,享受着天高海阔的愉悦;还有快艇上的新人,毫不顾忌有些清凉的海风,尽情地摆着潇洒和妩媚的姿势,迷醉于幸福的样子。我一直以为,海景的迷人仅仅在于浩瀚和纯粹。可青岛湾的海,却由于栈桥和小青岛的精致点缀,向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美丽,丰富而不杂乱。
如果说青岛是一个因热爱而试图拥抱大海的巨人,那么小青岛和栈桥,就如同巨人向大海伸出的两只手臂。它们,现在都已经已成为青岛的象征之一。栈桥的尽头,最早是清朝水军的兵营,如今却被一座八角亭阁所取代,而且还取了“回澜阁”这么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名字(竟使我一时误以为是收藏四库全书的又一处别院);也许,青岛人想用这样的方式,挥别因清政府的羸弱无能而导致的那段屈辱历史,呼唤永恒的和平吧。 小青岛是青岛湾近海的一座弹丸小岛(后来修筑了延伸到大陆的堤坝),其上的灯塔在夜间发出琉璃般的迷人光泽,更显璀璨之色,彷佛企盼郎归的少女,善解人意地在此呼唤那远方的航船呢。
晨间,站在观景木栈道上看海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那时的海也毫不逊色。早起的太阳在舒缓爬高的同时,也不忘慷慨地在海面洒下恩泽,化作千万金色的“鳞片”状波纹。一排排轻柔的波浪,时不时拍打抚摸着岸边赭红色的礁石,继而碎花四溅,欢乐得无影无踪。那礁石,虽没有澳洲大洋路巨石的挺拔,却也生得错落有致;其上是同样勤早的海钓者,或静静的等待,或奋力一挥,那线儿就在半空中划过一道美妙的弧线没入海中。这动静相宜的图景,为青岛的海凭添了几分韵致。
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远观,而生出跃入其中“劈波斩浪”的豪情了。青岛海水浴场很多,且全都免费,显得很大气开放。虽如此,可毕竟才五月,人还很少;海水着实有些冷,让我这初级冬泳爱好者也不禁打了个激灵。紧接着的畅游让我产生一种真正属于大海的感觉,那种经历实在是非同一般的快意;同样的快意还来自于稍后晒日光浴的“厄运”,本想休息会,却在须臾间被兴奋的同伴用沙埋了起来,总算没残忍到底,还让我露了个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对此,我能不能“牵强附会”地说:这都是大海惹得祸?
【山】
青岛和厦门颇有些相似,都有文静而旖旎的海。可是,厦门没有值得称道的山峦,却是遗憾;青岛则不同,她有崂山!因而,不论仁者还是智者,都能在这里抒发感怀;这是青岛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些游者的幸运。
崂山景区很多,时间所限,只去了上清宫和北九水。上清宫景区名气很大,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怕就发端于此。话虽如此,上清宫却实在普通,山门不大,门口坐着两位道士,嘴角留着一式的八字胡须,眼神有些迷茫,竟让我们有些望而却步的感觉;里面则照例供奉着道教“三清”,其它并无特别之处,甚至没有多少宣扬性的文字介绍。上清宫如此,整个景区也令我生出“盛名之下其实难覆”的平庸感觉。
北九水则完全不同,崂山因它的精彩而在我心中得到正名!景区位于白沙河上游,又分为“外九水”和“内九水”。正要进入,却有座吊桥荡于溪流之上,好似要帮助尚未完全放松的游人荡出一份自如的心情。转过桥后,却是一潭碧水,清澈见底,潭间躺着一石,上书“无极潭”三字,与周围浓荫相映成趣。溯溪而上,转折之间,相继又有自取、俱化、有间、得鱼等潭;原来这水,自峡谷中流过,穿山越涧,遇阻便折道绕行,拐了很多弯儿,每拐一道弯,人们就称其为“一水”。北九水的外九水、内九水在长长的峡谷中,竟拐了九曲十八道弯!山顶有瀑,虽无“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度,但也珠帘玉润,落落“大方”;瀑布旁有一山石,酷似雄狮,疑为镇山之神?在北九水,山色因水之灵气而刚柔相济,水景依山之突兀而千回百转。最讨巧是那十八处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清潭,如同项链上的配环;潭名则大体取自老庄,谐山水灵秀,尽意趣之妙,确有“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融入了崂山的整体风格。及此,我不禁要引用途中所见的《崂山铭》:“黄海沧浪,北拥崂山巨峰,远接大洋贐洞。天道周星,仙子居灵异之府;爽籁送月,神人有绝妙之窟。松风伴涛,千山似碧笏归主;朝霞送晖,万壑推圣泉依宗……”
【楼】
曾经有人用“欧韵”二字来形容青岛,这指的就是遍布这座城市的欧式建筑,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据说,要了解青岛的历史建筑,最好是到八大关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以嘉峪关等著名关口命名的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方圆数里的风景区,其间一幢幢欧式别墅高低错落,疏密相间。那里虽然近海临街,可奇怪的是,走在八大关的林荫道上,竟会产生一种在世外桃源散步的感觉,心底也特别宁静。
在八大关景区,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恐怕要算花石楼了。花石楼是典型的欧式城堡式建筑,它融合了包括希腊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在内的多种西方建筑艺术风格。楼的主体共五层,正面为圆形和多角形组成的建筑造型,显得十分别致。沿着螺旋式的木质楼梯上到顶层,有个露台正对大海,不由让人羡慕起主人家当年登高观海的惬意来。此楼因曾经作为蒋介石、陈毅等近现代名人的下榻之所,故而楼内陈列着许多他们留居此地的照片等纪念之物,倒让人们暂时忘却了最初的造楼之人。楼的墙面大多用花岗岩彻成,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花石楼”。时至今日,楼内的花岗岩早已被岁月剥蚀的所剩无几,多少让人品位出一些物是人非的惆怅来。是啊,“桃花依旧,人面无踪”,旧时的辉煌也好,沧桑也罢,都已化作云烟,唯有大海的呼唤没有被岁月降低了音阶。
除了八大关,个人以为另一处代表青岛欧韵风格的建筑应该是天主教堂。绿树掩映下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高高的红色尖顶塔楼托起的两个巨大的十字架,显得十分庄严肃穆。楼体四周则是整片的黄色,竟有色彩跳动的感觉,与我脑海里西方宗教建筑的灰暗色调颇不相同。楼内的礼拜堂显得中规中矩:高大的穹顶、教派“长者”的画像、做礼拜的长椅和椅前的祷告榻,还有告解亭等等,营造出一派庄严的宗教氛围,令得如我辈这样的游客也神色肃穆起来。难道,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城】
写下这样的副标题往往就意味着解读。可说实在话,这是有点不自量力的,因为我仅仅在这座城市逗留了六十个小时。我试图构筑完整的城市印象,可是既然“自相矛盾”的文章结构已经把最主要的海、山、楼给分割了出去,这里惟有只鳞片爪的印象碎片了。
青岛有五个区,而海边的部分都属于市南区,集中了青岛大部分的精华元素与我们所住的四方区有比较大的反差,似乎城市发展显得过于倾斜;因而,我们在四方车站乘坐的那有趣的三轮出租车,应该是不会出现在海边的(至少我没有看到)。由于市内颇多丘陵起伏,所以青岛也和重庆一般,很少看到非机动车,也就少了些纷繁。海边的木栈道很有品味,也更周到地考虑到游人闲散观景的需求,不似厦门的寰岛路只能驾车匆匆而过,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而香港路则是青岛的金融街,也是沿海连接青岛新老城区的“要道”,非常气派,彷佛要把青岛日渐积累的国际化气息都据为己有似的。
在市政府与大海之间是五四广场,那里著名的“五月风”雕塑让我驻足良久,我无法获知这略带抽象意义的雕塑是否依旧能承载新时代的青岛精神,但这座“五四运动”发源地的纪念作品、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在夜间灯光的映照下确实更显出张扬升腾的力量,并且我相信他是在向周围,向整个青岛辐射着他引以自豪的这种力量,同时也感染着与之相对的人们。
我更愿意说说我所接触到的青岛人。在青岛问路或咨询,得到的尽是热情周到的回答,从未碰到掉头而去者。来之前,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些关于青岛出租车司机的负面评价;可是在我们来往全程出租的两天半时间里,类似的情况竟“不巧”没有碰见。尤其是那位崂山包车的张师傅,话虽不多,可当我们因错过了最佳的包车时点而时间紧迫时,他竟爽快地以可比性极高的价格和朴实到位的服务陪我们逛了大半天,临别时,面对我们的不好意思,他却说:“就当我也旅游了一天,交个朋友。” 出山时,幸运依旧伴随着我们。在公交和出租都难以指望的时候,我们试探着向一位等候朋友的司机发出请求,得到的回答极其干脆:“上”,就这样一路载我们到市区。青岛人、山东人,真是大气、豪爽的可以!
在即将结束青岛行之际,我们去了信号山,自山顶的旋转观景台观赏老青岛全景。与崂山的名声显赫相比,信号山只能算是“小字辈”,可我却要说,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游程总结了。望着那些已经熟悉和无暇探访的景点:栈桥、小青岛、海军博物馆、提督府、电视塔、炮台、啤酒节标志、天主教堂、基督教堂、老气象台……,耳畔听着言简意赅的讲解,体味着“红瓦、黄墙、绿树、蓝天、碧海”的描绘之词,欣喜之余,我愿意对着眼前的一切、也对自己说:青岛,我还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