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连山、水连水的邻邦--越南行(3)之下龙湾
山连山、水连水的邻邦——越南之行(3)
下龙湾——海上桂林
下龙湾位于越南北部,是越南广宁省的一个海湾,面积155平方公里,共有1600多个大小岛屿。其中980个有名称,其余都是些无名小岛,被中国游客亲切地称为“海上桂林”。其实对于我们这些熟悉广西的游客来说,下龙湾实在象是一个中国广西桂林的盆景图。
游览的这天,天气不太好,没有太阳,云层也很厚。感觉可能要下雨了。我们在下龙湾码头上了游船,游船是一种仿古的双层机动大木船,船头还有一个龙头,看来越南的风俗和中国有些相同,对龙王都是充满敬畏的。船上第一层既可坐在舱内隔窗观景或休憩,也可走到船头甲板上观望和摄影,第二层为一木栏围着的天台,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上面眺望视野宽广,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只是在这样的天气下,下龙湾的景色都笼罩在一层薄纱里,朦朦胧胧。木船慢悠悠的和着海浪轻拍船沿的声音驶入下龙湾,天气阴郁不已,还下起小雨,搞得大家十分扫兴。三五成群在船仓内聊天、打牌。我却认为在这样的天气下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下龙湾。离开喧闹的船仓,独自登上二层甲板,因为下雨,夹板上已经没有游人。透过雨雾看着变得深蓝色的海水,听着船舷边浪花的低吟,一切就象在梦幻中。微风送来的点点雨丝落在脸上,感到格外的凉爽,那一点点的雨丝,在轻雾中,带着淡淡的海水的味道,就象小龙女纤纤玉手,抚慰着一个城市过客烦躁的心……。
雨越下越大,甲板不能再站了,回到船仓。游人们还在抱怨这样的天气的时候,海上的风雨却迅速停了,一抹阳光洒在海面上,海中的山拨开云雾如仙山一般出现在大家眼前。大家都走出船舱,观赏大自然造化的神手所刻成的成百上千个形态各异的小岛,有象月亮的月亮山,有象鱼的鱼山,象风帆的山,更多的象被沉香利斧劈开的山……。大家正兴致勃勃的品头论足的时候,“看,那就是斗鸡山,是下龙湾的标志!”,导游大声地告诉我们,没想到风雨将我们送到下龙湾的标志前,突然放晴让我们观赏到——著名的斗鸡山:这是大自然造化的神手所刻成的成百上千个形态各异的小岛中的两座小岛、像两只正在打斗的小鸡,一只羽毛蓬松,一只昂头翘尾,两鸡利嘴相对,太像了,真是鬼斧神工,天意造化。正当大家赞叹不已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拍下照片的时候,天气又变得阴郁下来,说话间又下起蒙蒙细雨来。也许,龙女并不愿意将它的美丽的倩影轻易的让游人带走。
途中,我们还经过一个小岛,说是上面供有些佛龛什么的,我们几个觉得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没有上岛。在船上观赏海上的雨景倒也别有风味。我们还钻到驾驶室拨弄了一下船舵。大约半个小时后,上岛的游人陆续回来了,说岛上没有什么东西可看,因为游人多,看到的都是人头。
中午13时,午餐的时间已经到了,我们的游船停了下来,任凭它随波逐流。这些游船看来和这里的渔民都有“默契”,船一停下,立刻有几只渔民的机帆船靠了过来向我们兜售海鲜。他们的船上网箱中养有鲜活的蟹、鱼、虾等水产,供游客选购。我们可是吃海鲜的高手,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选了蟹、虾、和珍珠石斑鱼等,连加工费700多元人民币。买过来后,交给船上伙房现场加工烹调,其实这里的海鲜煮法也就是一种——“白灼”。也是渔民的传统做法了。当然,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亲自下厨,不过,没有什么配料。他们的配料就是“鱼露”,(是把生鱼用生盐腌制成水样的,一种类似鱼酱的佐料),不一会儿,就可吃到真正的海鲜了。等我们吃完,望着桌上那些用来绑蟹的各种颜色的塑料绳,似曾相识,才想起刚才渔民所说的那些鱼都是刚才从海里打来的。不由疑惑:这些只有在集市上才惯用的绑蟹的绳子和绑法如何会在一艘艘鱼船上出现,而且都是一样的?解释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些渔民船上的海产品并不是在海里现打的,而是在集市上集中批发来卖给游客。呵呵!!
下龙湾的山与桂林的山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物质结构上都是石灰岩的,形态各异;同时又不同,桂林的山水在喧嚣的都市中,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为她诗赋传诵,她的身上透着浓重的古老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气息。下龙湾里的山却散布在海中,山就是岛,岛也是山,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却一切都自然而然,清清纯纯。远远看去,就象一个大型的山水盆景。如果说,桂林山水是一个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那么,下龙湾就是一个清丽脱俗的清纯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