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游记

4月份刚从越南旅游归来,抽空写了这篇游记,本人作文喜欢平直白描,希望对以后去越南的朋友有所补益。
一、 赴边境
现在一般去越南都要先到南宁再行转车,我们也不例外,飞机于夜间抵达南宁,翌日凌晨即起身匆匆赶往边境。这段时间据说另一个边境口岸--芒街因为禁赌而已停止开放,所以进入越南的口岸主要就是凭祥了。
火车从上午8时启程,历时约四个小时抵达凭祥。一直对广西比较陌生,只知道这里相对比较贫困落后,但坐在火车上沿途看去感觉比原先想象的更有距离:土地贫脊、干旱,“喀斯特”地貌随处可见,这本就是一种难得的特独地貌,可以形成很美丽的自然风光,但这里却不然:因为水少而使景象显得干枯而缺乏灵动的生气,随处可见的小石林般的岩石群更是不断出现在铁路两旁或山间地头,使当地的可耕更加雪上加霜;铁路沿线的农舍和民居也显得很陈旧和破败。并不夸张的说这里与内地发达省份的差距至少在二十年以上。车到凭祥,看到的也是同样一种景象:车站的候车室怎么看都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乡镇小站;街上尘土飞扬、市容不整,缺少时代气息。我在想既然凭祥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口岸,既然有那么多中外游客都有要从这里进出,政府为什么就不能适当增加一些投入?,就象某个人,家境并不富裕,但出于礼节,一件干净整洁的外衣还是需要添置的,更何况这是有关国家的颜面的尊严。
从凭祥驱车前往出境处约半个小时 的车程,目的地就是闻名遐迩的“友谊关”。
啊!友谊关!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对它是那么的熟悉和敬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二场著名战争(援越抗美和自卫反击战),早已使它声名远扬,这里既是出征将士的洒酒壮别之地,又是归国英雄的胜利凯旋之门,它在戍边战士的心中有着太重太重的份量。听许多出征越南归来的战士讲过,当年作战归国,当战士们抬头仰望友谊关那伟岸的身影时,无不泪流满面,激动万分,那是回到母亲怀抱的激动,那是胜利凯旋的激动,那是残酷战争后劫后余生的庆幸,那更是失去亲密战友和兄弟后的悲痛!这种情感是没有经过战争的人们所无法体会的,我理解他们......。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弹指间四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当年的一代将士都已垂垂老矣,而友谊关作为历史的见证,经过风雨岁月的洗礼,它仍屹立在祖国的边陲,尽管它显得那么的陈旧和斑剥、也尽管两边关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我衷心祝愿它永远地保存下去。
“友谊关”、“友谊关”,愿意关内外人民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要和平,要发展!不要厮杀、不要战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