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是我国汉族主要民间舞蹈秧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它长期流传在陕北高原的广大地区,又叫“闹秧歌”、“闹社火”、“闹红火”。从广义上讲是陕北春节一切民间文艺活动的总称,狭义则指秧歌队在广场进行的集
上图:猪八戒背媳妇 下图:高跷 “秧歌”是一种用锣鼓、唢呐伴奏,将舞蹈、歌唱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秧歌有很多角色,早年多是男扮女装。随着时代的发展,女的也参加。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的秧歌服,男
秦帝国全天星台遗址位置图,整个星台布局(虚线内)轮廓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 位于佳县方塌镇方塌村的秦帝国星台遗址,当地人称“拴马桩”。 在秦帝国星台遗址附近出土的祭祀礼器——紫薇垣星纹大口罐,陶
中国狮雕,无论数量之多和种类之中,均为世界罕见。狮子和龙一样,是中国的一种吉祥象征。狮雕在世界范围又是流传最早和最广泛的一种动物,流传的过程牵涉到人类文化史,尤其从一个测面记录了世界性宗教的发展与演变
流传于洛川县京兆乡、城关镇及黄陵、富县等地的秧歌,是一种不同于陕北大秧歌的古老传统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秧歌”。 老秧歌是春节闹杜火时常见的形式。正如秧歌中唱的那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村村秧
泥塑坐化像应是明末清初一名有道高士 一尊全国罕见的明末清初道教真身(肉身)泥塑坐化像日前在我省志丹县马头山上被发现!这是记者25日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2006年度业务汇报会上获悉的。
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形势异常严峻,陕北兵力对比敌众我寡尤甚。战争初期,毛泽东的本意还是想守住延安,不教胡宗南的军队渡过延河。以此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的一大战略集团于陕北,从而利于它区作战。毛泽东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07年第3期 口述/刘贵叶整理/栾国康 田惠 (刘贵叶(1909-1986)陕西清涧人,1933年入伍,1934年入党,离休前为沈阳军区后勤营房部处长(副师)) 1936年2月
插队后至今,我有四十年没在窑洞热炕上喝陕北米酒了。 那时,过年日子,夜黑天寒,窑里土炕烧得火热,大锅小锅热气蒸腾,一盏老麻油灯竖在炕中,挑得明亮。灯油稠乎乎的,火苗便也粘,不跳。我和乡亲们围坐炕上,主
佚名 秦中自古帝王都,浩浩黄河,绵绵渭水,孕育了中华古国灿烂文化。但自盛唐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或南迁,或东移,“长安回望绣成堆”的盛景已是昨日黄花。汉宫内的编钟古乐已被历史的风烟吹尽,而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