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陕西洛川杨梅英泥塑杨梅英,女,63岁,洛川县城关镇村民,她心灵手巧,剪纸、绘画、刺绣纸扎样样做得好。她捏一手好面花,在省城西安获过二等奖。 她从80年代开始,用本地传统的方法捏制泥塑,而且做的数量很多,大件有100X60cm,小...查看完整版>>
陕西洛川杨梅英泥塑
02.
陕西省洛川县出土汉代骨质牙筹由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投资的洛川苹果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发现汉代墓葬多处。受延安市文物局委托,洛川县博物馆组织业务人员于2010年6月12日进行了抢救性性清理发掘。按发掘墓葬编号为M1号、M2号、M3号墓葬。...查看完整版>>
陕西省洛川县出土汉代骨质牙筹
03.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图)虎头挂片 凤翔县地处陕西关中西部,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汉唐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孕育了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 彩绘泥塑便是一只耀眼的明珠。 凤翔泥塑主要集中在六道营...查看完整版>>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图)
04.
洛川谅解:张学良秘密地与中共和红军达成了妥协1935年12月,因陕北苏区南面东北军的压力较大,红军主力先后南下对付东北军去了,陕北苏区重心也因此迅速南移。但陕北苏区中心的区域既然是保安、安塞、瓦窑堡三镇,原本靠北,因红军主力南去,中心区的巩固一时又成...查看完整版>>
洛川谅解:张学良秘密地与中共和红军达成了妥协
05.
洛川毛麻绣俗语道:“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而洛川县的民间艺术家们硬是在麻布上绣出了美妙绝伦的艺术奇葩。 洛川毛麻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多出自村姑农妇之手。构图上尽量将画面充满、平面展开...查看完整版>>
洛川毛麻绣
06.
洛川剪纸(图)洛川剪纸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已独树一帜,构成陕北黄土风情的一个醒目景观。新编《洛川县志》载:“剪纸是洛川县妇女的拿手好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用剪纸美化住室,一般是拿起纸随手就剪”。它题材广泛,造型生...查看完整版>>
洛川剪纸(图)
07.
洛川文狮子(图)狮舞 洛川盛行“狮子舞”,尤以“文狮子”最为著名。狮子在洛川深受人民的崇敬和喜爱,每逢春节闹秧歌或耍社火时,都少不了舞狮子。他们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化身,可以避邪、驱瘟、消灾免...查看完整版>>
洛川文狮子(图)
08.
洛川老秧歌(图)流传于洛川县京兆乡、城关镇及黄陵、富县等地的秧歌,是一种不同于陕北大秧歌的古老传统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秧歌”。 老秧歌是春节闹杜火时常见的形式。正如秧歌中唱的那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村村秧歌闹得...查看完整版>>
洛川老秧歌(图)
09.
洛川蹩鼓(图)“蹩鼓”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以县东北的黄章、永乡、旧县等乡镇较为普遍,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个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边击鼓、边蹦跳, 洛川县每逢春节,村村组织蹩鼓队、家家都出鼓手,组成气势磅礴的社火队...查看完整版>>
洛川蹩鼓(图)
10.
洛川蹩鼓延安鼓艺的产生是古代战争的结果,而它的社会存在基础则应归究于古代先民对祖宗和神灵的崇拜与祭祀,并与地方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代洛川县令曾描述迎接春神的“打春牛”习俗,诗日:“牙旗前导鼓吹声,遥迓东...查看完整版>>
洛川蹩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