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帝王的谕旨神圣不可违逆,大小臣僚皆须伏首禀遵,即使被革职治罪,甚至砍头处斩,亦必得叩头谢恩。但中国近代却多次发生臣下批评帝王行政失误,议论上谕是非的事件,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论驳上
教会拥有武装是晚清社会的敏感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对此问题作出专题研究。本文认为晚清政府对于教会持有武装问题实行了有限禁止政策。 一 1844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的余悸下,因列强的诱逼而开放教
在一个旧秩序日趋崩溃的转型社会中,经济变革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先进中国人行列中的一个突出群体,早期驻外使节的活动远远超越外资范畴,与晚清社会变革紧密相连,且就总体倾向性而言。其认识和作为紧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震破了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美梦,古老的帝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之中。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封建士大夫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从闭关自守,昧于外情的状态中惊醒过来,开始了
在晚清思想史上,文化保守思潮是一个历时很久、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它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的中体西用理论,直到清亡后发展势头依然不减,尔后又成了以“当代新儒学”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源头。该思潮直接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九月初四(1900年10月26日),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挟持光绪皇帝 载湉来到西安,以陕西巡抚部院(北院)为行宫,次年八月二十(10月7日)才启程返回北京。他们一行是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六月间,正是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的阶段,清政府在这一阶段中所发布的上谕最为重要,它说明了清政权对义和团,教民及帝国主义的基本态度。但《清德宗实录》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问题。
会道门是以下层民众为主、以信仰形式为手段结成的封建结社性组织。民国年间,由于政局不定,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以一贯道为代表的会道门在合适的社会土壤滋养下一度泛滥全国。如北京丰台地区在1940年前后传入一贯
清末西藏实施新政是西藏走向近代化的开端,对维护清政府在西藏的主权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起,史学界开始关注清末西藏新政问题,时至今日,发表的文章不过数篇,涉及到清末西藏新政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
相当长的时间以来,热心于中国蝗史研究的历史学者一直把目光集中在内地,蒐集史料,探赜索隐,初步勾画出历史时期我国内地蝗灾和治蝗的基本脉络。然而,对边疆地区却重视不够,少有关注,尤其是雪域高原──西藏的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