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革命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他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学习西方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把学习所得转化为行动,并在中国传统文学向新文学过渡中发挥了很大影响。早在戊戌变法前,梁启超便主编《...查看完整版>>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革命
02.
汪精卫、梁启超 革命 论战的*学背景1905—1907年,革命派与立宪派各据《新民丛报》、《民报》就“种族革命”、“*革命”与“社会革命”等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其中,关于“种族革命”与“*革命”的论战主要是在汪精卫和梁启超之间展开,双方结论虽多有歧...查看完整版>>
汪精卫、梁启超 革命 论战的*学背景
03.
晚清文学属于古代文学,还是近代文学?晚清文学属于古代文学,还是近代文学?是古代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文学才是现代文学晚清的都是古代文学虽然晚清有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如梁启超、康有为,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倡文学改革而且他们都用古代文学,如林觉民的《与妻...查看完整版>>
晚清文学属于古代文学,还是近代文学?
04.
梁启超百年前预言上海办世博(图)青年时期的梁启超资料图片梁启超在天津的故居和“饮冰室”书斋梁启超自署《饮冰室丛著》手迹(1916年)“饮冰室”一角1904年日本东京新智学社石印版《饮冰室壬寅癸卯全集》编者按梁启超是新会人,自号“饮冰室主人”。...查看完整版>>
梁启超百年前预言上海办世博(图)
05.
评海外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人物之一。比较而言,海外学者比国内学者更加重视梁启超的思想层面。就笔者所读到的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专著有:李文森(Joseph R...查看完整版>>
评海外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
06.
梁启超“斥后保皇”与谋救光绪皇帝(1898、9─1900、9)之评析“康梁变法”即戊戌维新运动,在过去亦有相当肯定,而于变法失败后康梁的保皇与救皇活动则完全加以否定。近年来,这一时期的资料陆续有所发现,有所整理。本文就梁启超于变法失败逃亡日本至1900年自立军歧异失败这两...查看完整版>>
梁启超“斥后保皇”与谋救光绪皇帝(1898、9─1900、9)之评析
07.
梁启超为康有为弭祸——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之四《梁启超年谱长编》辑录梁启超与友人往来函札多通,一向为研究近代史研究者所珍视,但该书所辑梁札仍多有遗漏,并非全部。我曾见过梁启超致康有为函抄件一通,为《长编》所未收,诸种研究梁启超的著作也均未提及。函...查看完整版>>
梁启超为康有为弭祸——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之四
08.
试论1911年梁启超台湾之行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和台湾有着割不断的联系。1895年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而被迫签马关条约,割让宝岛台湾给日本,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应试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声动中外。台湾...查看完整版>>
试论1911年梁启超台湾之行
09.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 过渡期历史观 的构造一《过渡时代论》表述框架中包含的内在紧张一般论者均认为,梁启超在20世纪初年就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进化史观”,并相当自觉地运用到对中国历史的具体研究之中。晚年在游历欧洲以后,他却开始质疑科学万能的结论,珍...查看完整版>>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 过渡期历史观 的构造
10.
梁启超论举借外债的*前提外债问题是近代中国思想界竞相阐述的问题之一。20世纪初,梁启超依据西方近代财政学原理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外债实践,对外债产生的原因、性质、作用、举借原则、偿还方法等诸方面作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探讨。其中,关于...查看完整版>>
梁启超论举借外债的*前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