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晚清西方传教士对儒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在西方文化环境而又因传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关怀得以较早接触中国文化的西方传教士,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具备条件对中西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的群体。传教士在宣教中发现,他们必须面对以儒学为核心...查看完整版>>
晚清西方传教士对儒学的认识
02.
马克·吐温揭露传教士对义和团的镇压一九○○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威震中外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个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的罪恶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力量,成为半个世纪之后中国人民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压迫的奠基石...查看完整版>>
马克·吐温揭露传教士对义和团的镇压
03.
明清之际传教士的 格义儒学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人文学界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实证主义(以自然科学为范本)、文化一元论和西方中心论逐步退出学术的中心地位;与此相应的,多元文化的观点越来越受到肯定。随着萨义德的《东方学》等书的译...查看完整版>>
明清之际传教士的 格义儒学
04.
论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与传播互派常驻使节本是近代国与国交往中的正常现象。但是,1876年以前(尤其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处理中外关系时却坚持奉行所谓天朝体制,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外之间不存在对等性的外交关系。...查看完整版>>
论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与传播
05.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方文化的几个特点戊戌维新时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演进、转变和中国近代文化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新旧文化并立,中西文化并存,并且各种文化相互冲突、融合。在这种文化变革的大潮中,作为中国新文化的代表者,戊戌维新派对西方...查看完整版>>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方文化的几个特点
06.
16至18世纪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大航海之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区可以划分为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外,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印度教佛教)文化圈,西亚北非(伊斯兰)文化圈和欧洲(基督宗教)文化圈。大航海以前的中西关系就是中国与其它这...查看完整版>>
16至18世纪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
07.
论晚清上海的洋商与传教士晚清时期,洋商和传教士分别以聚敛财富和传播上帝福音而成为上海外侨社会的主体力量。照常理看,通商和传教是两件很难联系起来的事情。但通商和传教是列强强迫中国开埠的两大动机,因此,当列强炮舰撕开清政府构...查看完整版>>
论晚清上海的洋商与传教士
08.
儒臣 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儒学,也自然有影响各时代儒学发展的独特人物。在晚清,张之洞与儒学很有关系。虽然他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成绩微不足道,但凭借其在*上和文教事业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儒学的独特关怀,其有关...查看完整版>>
儒臣 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
09.
西方列强在华传教权的攫取与徐家汇教案西方列强在华传教权的攫取与徐家汇教案基督教,在外文中,是基督教所有各派的总称。公元1054年,基督教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部教会称“正教”,即东方正教;西部教会称“罗马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查看完整版>>
西方列强在华传教权的攫取与徐家汇教案
10.
试论顺康雍三朝对西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基督教入华的简单回顾基督教1与佛教、伊斯兰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很早以前就传入我国并流传后世。可是从其宗教渊源来说,这三种宗教哪一个也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皆为舶来之品。由于佛教和伊斯兰教能够适应中国国情与中华民族...查看完整版>>
试论顺康雍三朝对西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基督教入华的简单回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