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捐纳制度与晚清吏治的腐败庚子之后的10年,清朝国势垂危,曾大力推行新政,进行改革,企图以此来实现王朝的自救。结果,事与愿违。1911年,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朝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清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捐纳制度的开...查看完整版>>
捐纳制度与晚清吏治的腐败
02.
关于清中期的吏治腐败问题一、吏治腐败的两大特点吏治腐败特别是贪污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有现象,甚至有时还特别严重,如《梁书·贺琛传》就记载各级官吏“皆尚贪残,罕有廉白”。但可以认为,历史上的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贪污问题。而且...查看完整版>>
关于清中期的吏治腐败问题
03.
明代腐败的营建制度:贪污受贿成为公开的事情从一本鸣冤录谈起 在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建乾清、坤宁两宫的工程中,主持的官员中有一名营缮司郎中贺盛瑞,由于在工程中节余九十万两白银,既没有给掌权太监行贿送礼,也没有和工部官员私分,其结果是...查看完整版>>
明代腐败的营建制度:贪污受贿成为公开的事情
04.
根治腐败,必须从制度上开刀编辑推荐/时评精选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也对中国的领路人共产党有了新认识。 >>详细 ·中共的执政能力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真正的麻烦在未来20年·中国正为南海可能变...查看完整版>>
根治腐败,必须从制度上开刀
05.
晚清:制度缺陷是贪污成风的主要根源历史 官员贪污成风是导致晚清改革失败和清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的史料很多。揭露官场黑幕更是晚清小说的一大热点。这个时期的贪污既是历来末代专制政权的痼疾,又是改革不完善带来的新问题,而追根索源是官本...查看完整版>>
晚清:制度缺陷是贪污成风的主要根源
06.
试论制约晚清幕府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幕府制度是中国*制度史上一项重要的用人行政制度,已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沿袭了二千余年。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幕府制度也历经了盛衰起落,但可以肯定的是,幕府制度一直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查看完整版>>
试论制约晚清幕府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07.
晚清宝星制度初探宝星又名勋章〔1〕,原是清政府对有功洋人的一种奖赏,后来发展成一个制度,并由洋人推及国人。研究晚清宝星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揭示外聘人才在推进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有利于中国对外交往史研究的深入,故笔者...查看完整版>>
晚清宝星制度初探
08.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赈灾中的捐纳捐纳制度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笔者旨在通过对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几次大赈中办理捐纳的分析,以期对这一时期清政府的财政、吏治等情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所谓捐纳,是指封建朝廷向自愿报捐人出卖官爵封典的制度。我...查看完整版>>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赈灾中的捐纳
09.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历史 摘 要:明代州县处于官僚和社会夹击的两难境地,是吏治腐败的滋生温床。国家政策的逼迫和自身利益的诱导,使催科赋税虐民过甚;馈送贿赂和过客索要,成为填不满的黑洞;进士举监分途,对州县吏治消极影响极大;...查看完整版>>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10.
清代吏治杂议历史 “清代从康熙帝起,就有志于整顿吏治,大煞贪风,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乾隆时,执法更严,屡兴大狱以惩贪污,但贪风愈惩愈炽,无法收拾。其原因就是因为乾隆帝弘历的奢侈、和(...查看完整版>>
清代吏治杂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