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号角主战坦克
南非号角主战坦克
从“百人队长”坦克谈起
南非装甲部队的建立,是20世纪50年代从购买英国“百人队长”坦克开始的。这也难怪,因为当时的南非是英联邦的成员国,而“百人队长”又是二战后一款性能相当不错的坦克,购买“百人队长”坦克便是顺理成章的事。南非军方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共购入约300辆“百人队长”坦克(主要是“百人队长”3型和5型),成为南非装甲部队的中坚。
从1975年到1986年,南非军队对安哥拉等邻国进行了约40次越境军事袭击。在开始阶段,主要用的是“百人队长”坦克,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受到南非装甲兵官兵的好评。但是,“百人队长”坦克的机动性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它安装的是汽油机,坦克的最大速度只有32.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只有90千米。在和安哥拉等国的苏制坦克的同台较量中,火力和防护力没得说,机动性上却略逊一筹。这使南非军方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改造“百人队长”坦克,使它更适合南非军队的作战需求。
1972年,南非军方在“百人队长”坦克的基础上,换装了1台810马力的燃料喷射式汽油机和新的3档自动变速箱(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种坦克被命名为“斯考基安”(skokiaan)坦克。不过,这种改进型坦克只生产了8辆。
1974年,南非军方又实施了“塞梅尔”(semel)计划,除了换装发动机外,又改进了行动装置。改进后的坦克,称为“塞梅尔”坦克。包括上述8辆在内,共改装了35辆。其中一部分“塞梅尔”坦克曾在南非军队中服役。
由于在国际社会多方制裁和打击下,前南非当局根本不可能从国外进口新的武器装备,因此,南非军方于1976年开始了“号角”(olifant)1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号角”坦克是在“百人队长”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火炮、发动机、悬挂装置、火控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进。1976~1978年间,共制成3辆样车,并进行了广泛的部队使用试验。定型后的“号角”1型坦克,称为“号角”1a主战坦克。olifant,或称oliphant,意思是“由象牙制成的号角”,“号角”或“象牙号角”是它的简称。
“号角”1a坦克于1983年投入批量生产。紧接着,在1985年南非军队与安哥拉军队的冲突中动用了“号角”坦克,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1985年,又对1a型进行进一步改进,1987年制成第一辆样车,命名为“号角”1b型主战坦克,1991年正式生产,到2000年,共改装成50辆“号角”1b型主战坦克。南非军方除了用“号角”1a型主战坦克改进成“号角”1b型外,还有一部分是直接用老式的“百人队长”坦克改进而成的。
“象牙号角”吹响南部非洲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部非洲是“多事之地”。一方面有安哥拉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斗争;另一方面,又有纳米比亚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而号称“南部非洲大哥大”的南非军队自然不肯坐视“北院起火”。于是,南非军队多次越过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长途奔袭安哥拉,支援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这种作战,带有长途奔袭、远距离作战的特点,对军队的远距离机动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南非军队多采用轮式战车,可以较好满足这一要求。但是,安哥拉政府军在古巴的支援下,拥有t-55坦克一类重型装备,对以轮式战车为主的南非军队构成了巨大威胁。而南非军队的“百人队长”坦克的机动性差的弱点则暴露无遗。这种局面,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半期南非军队装备了“号角”1a式坦克才彻底改变。
让我们看一看1987年末发生在安哥拉东南部伦格奔古河谷的一次著名的非洲南部坦克大战吧!交战当日,安哥拉政府军的72辆t-54/55坦克挥师南下,南非军队的几十辆“号角”1a坦克也迅速北上,一场南部非洲坦克战爆发。经过36小时激战,南非军队攻陷帕尼克城,安哥拉政府军的62辆坦克被击毁或严重损毁,而南非的“号角”坦克仅损失2辆,一辆是被地雷炸伤,另一辆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