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意大利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

意大利“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早在1990年就已批量生产了,相信广大兵器迷对它并不陌生。这种装甲车由于装有大口径加农炮而具有了强大的火力,再加上其轮式底盘出色的公路机动性和较好的越野机动性,使它能够独立遂行侦察和反坦克作战任务,故被人们称为“轮式坦克”。但是今天我们介绍的不是“半人马座”的原型车,而是拥有120毫米坦克炮的增强火力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侦察车。
1998年,“半人马座”车的原生产商,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奥托?梅莱拉集团开始自筹资金研制一种火力更强大的“半人马座”。这种新车型取消了原车型的105毫米线膛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120毫米滑膛坦克炮。2002年完成时,新“半人马座”便成为与最新作战坦克装备相同火力的第一种轮式装甲车辆。
这种新型火炮的弹药与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的l20毫米火炮弹药相同,但该火炮采用了45倍口径身管,比大多数坦克的44倍口径身管还长,然而其炮身仅重2500千克,比“公羊”主战坦克的l20毫米坦克炮轻了700千克。这样低的重量主要是通过采用最新型高强度特种钢制作炮身得到的,这种钢材的拉伸屈服应力达到了1500兆帕,也就是说达到了任何最新一代坦克炮所用钢材的拉伸屈服应力标准。另外,炮管采用了内膛挤压硬化法并镀铬,还安装了抽烟装置和热护套。可以说,这种火炮与当今主战坦克火炮相差无二。
作为轮式车辆,火炮的后坐力成为影响连续开火和瞄准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后坐力,这种火炮安装了新式的“胡椒瓶”形炮口制退器(代替105毫米火炮的开槽炮口制退器)。火炮的后坐距离减少到550毫米(105毫米火炮的后坐距离为750毫米),后坐力则减小到25千牛。这样小的后坐力,大多数的轮式车辆都能承受。
新“半人马座”采用了一种新式的HITFACT炮塔,同火炮一样,这种炮塔也是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的。炮塔的总体布局类似于原“半人马座”:将车长位置设置于车辆前部火炮的左侧,装弹手在炮长的后面,炮长在火炮的右侧。炮尾布置有9发炮弹,车体内还有26发炮弹。除了主炮之外,车辆还装备了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并在车长舱口布置了1挺7.62毫米的辅助机枪。此外,炮塔的前部两侧各安装了一组4具Galix公司的80毫米烟幕弹发射器。
新“半人马座”火控系统也由奥托?梅莱拉公司提供,比以前装备的伽利略公司的TURMS火控系统更加先进。其中车长装备有意大利伽利略公司的稳定式全景瞄准镜和6具潜望镜,用于观察车辆四周,而炮长则装备有整合第二代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的独立式稳定瞄准镜,而装弹手还装备有3具潜望镜。此外,火控系统还包括有战场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跟踪仪。
主炮在高低俯仰和炮塔转动时保持稳定,炮塔采用全电驱动方式。这较原“半人马座”的电动液压驱动又是一个重要的改进。与全钢装甲的原“半人马座”炮塔不同的是,新车型的炮塔采用了铝装甲,而钢装甲和复合装甲板可以附加到铝装甲上。因此,这种装有120毫米火炮的HITFACT炮塔的基本重量仅为5.8吨,大大低于原炮塔的7.5吨,即使达到最高防护等级也只有6.6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