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Image:11714650453257611.jpg 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名称: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所属国家:美国
武器分类:航空母舰
军种分类:海军
舷号:cvn68;
满载排水量:91487t;
轻载排水量:72916t;
总长:332.9m; 两柱间长317m;舰宽40.8m;
吃水:11.3m;
飞行甲板长:332.9m,宽76.8m;
斜角甲板长:237.7m;航速30kn(节);
人员编制:船员3184人,其中203名军官;航空联队2800人,其中266名军官;编队司令部70人,其中25名军官;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通用动力公司的a4w/aig压水堆,4台汽轮机;每座反应堆驱动2台主汽轮机,与2桨2轴组成1个单元,总功率为194mw;4台应急柴油机,功率为8mw,4轴;
导弹:3座雷声公司的gml5 mk29型八联装北约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舰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公司的mk15型20mm6密集阵火炮;
电子对抗设施:4座洛拉尔?海考公司mk36型rboc6管诱饵弹发射装置,发射红外曳光弹和箔条弹,slq36队“水精”鱼雷诱饵系统, slq29(wlq8雷达预警和slq17av干扰机和欺骗系统),改装时由slq32(v)4型电子战系统代替;
火控系统:(属nssms mk57船舰队对空导弹系统的一部分);
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及先进作战指挥系统(ntds/acds),4a、11、14号和16号数据链jots、post、cvic、tess umm-1 (v)1、ssq-82、sqq-1、wsc-3(uhf)、wsc-6(shf)、usc-38(ehf)卫星通信系统;
雷达:对空搜索itt公司sps48e三坐标雷达,雷声公司sps49(v)5型雷达休斯公司mk23目标获取系统(tas);
对海搜索:诺登公司的sps67v型雷达;空中管制spn41、2部spn42、spn43b、spn44航母控制飞机进场雷达;
导航:雷声公司的sps64(v)9雷达,富鲁诺公司的900型雷达,urn25型塔康飞机战术引导系统火控;6部mk95型导弹火控雷达;
载机:标准航空联队20架f-14"雄猫”战斗机,20架f/a-18攻击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16架a-6e"入侵者”攻击机(含ka―6d空中加油机),4架e-2c"鹰眼" 空中早期预警机,6架s―3a/b“北欧海盗”反潜飞机直升机,8架sh―3g/h“海王”或sh-60f"海鹰"直升机;飞机起落辅助设施,飞机升降机共4部,1、2号飞机升降机位于岛前,3号飞机升降机于岛后,4号飞机位于左舷侧斜角甲板的尾部,每台升降机的尺寸均为25.91m。
相关资料: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nimitz)是美国建造的第二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级航空母舰尼米兹级的首制船。舷号为cvn68。该舰由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建造。1968年6月动工,1972年5月下水,1975年5月服役。最先被编入大西洋舰队,母港为东海岸的诺福克港。1983年6月至1984年9月进船厂大修期间,增添和更新了一些设备。1987年由大西洋舰队调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其在大西洋舰队的位置由1986年9月服役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接替。1998年大修后将转属圣地亚哥。
该舰为封闭式飞机甲板;机库甲板以下的船体是整体的水密结构,由内外两层壳体组成。除外壳体由船壳板满足其强度和防御要求外,内壳体由防护装甲板组成一个装甲壳体,保护着动力舱、油舱、弹药舱等重要部位。飞行甲板、吊舱甲板和机库甲板都有约50mm厚的装甲钢板防护,水线以下的两舷侧设有4道纵隔壁的防雷结构,垂向分为8层,沿舰长每12―13m设1道水密横隔壁,共23道水密横隔壁。另设10防火隔壁。纵横向隔壁共将舰厂体分成2000多个水密隔舱,保证了舰的抗沉性。机库甲板以上共分9层,飞行甲板以下为4层,飞行甲板以上岛形上上层建筑为5层。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为吊舱甲板,布置有航空联队的办公区和作战指挥舱室。机库长208.48m,约占舰长的三分之二,宽32.92m,约占船宽的四分之三;机库高为8.07m,占三层甲板高。机库略偏右舷,左舷其余部分布置办分室、控制室、通道等,并设有6个飞机加油站,以便为机库内的飞机加油。
机库的四周布置有飞机维修车间,机库的前方是士兵住舱和锚甲板,机库的后方与机库由一道防火消音隔壁相隔为飞机发动机维修车间。岛是航空母舰电子设备天线的安装基座,核动力航母比常规动力航母的岛要小得多,没有烟囱,占用甲板面积很小,有利于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作业。航空管制船桥位于岛的最上层,其下是航海舰桥,再下是编队司令舰桥。各种电子设备舱室和飞行甲板作业设备的支援舱室也都布置在岛内。该舰造价为18.8亿美元(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