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谷号重巡洋舰
铃谷号重巡洋舰
Image:11801499753552806.jpg 铃谷号重巡洋舰 重巡洋舰铃谷号是最上级的三号舰,但是也有人称较晚建造的铃谷号,熊野号为铃谷级.为什么呢?因为最上级的前两艘-最上号跟三隈号,在公试运转时发现了复原性有问题(重心过高的问题)以及部分的舰体强度不够.这些问题的起因大概是因为搭载了过多的火炮而来.最上级搭载了十五点五厘米三连装炮塔共五座,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仍很宽敞,但是在主炮试射的时候发现若是全炮门齐射,后座力太大,会使得舷侧的焊接部分的强度产生问题,所以最上级的前两艘都在试航后进入船坞进行大改造.而急遽的改变即将完工的铃谷号,熊野号的设计.所以这两艘在设计上跟前两艘不同,也有人称之为铃谷型.
因为改良了最上级的缺点,使得铃谷号重量增加.对外发表的轻巡洋舰铃谷号重量是八千五百吨,但是实际上却超过了一万两千吨.此外,舰幅也比最上级来的宽.跟其它姊妹舰一样,在军缩条约失效后换装上二十点三厘米连装炮塔五座.而从四艘最上级换装下来的二十座三连装十五点五厘米炮塔该怎么办?日本海军预定要利用这些炮塔装设在四艘大和级巨大战舰上当副炮,每艘战舰装上四座,共用去十六座,而剩下的四座就运用在两艘新造的大淀级轻巡洋舰上,每艘两座.但事实上大和级战舰完工的只有两艘,三号舰信浓号被改造成航空母舰,而大淀级中只完成了大淀号,二号舰仁淀号没有造出来.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铃谷号跟姊妹舰三艘一起组成重巡洋舰第七战队,隶属于小泽治三郎中将的南遣舰队,支持马来作战,并参加了巴达维亚海战,击沉美澳的轻重巡共两只.后来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隶属于近藤中将的攻略部队.在中途岛战后,损失了僚舰三隈号的第七战队被编入了新规西村祥治少将的第三舰队.连续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以及南太平洋海战(圣克鲁兹海战).在南太平洋海战中,铃谷号跟熊野号跟随着空母翔鹤号,瑞鹤号出击,击沉了美军航舰大黄蜂号.此外,铃谷号也曾执行过对瓜达卡那尔岛亨得逊机场的夜间炮轰.
到后来铃谷号参加了马里亚那大海战,隶属于由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第七战队,第七战队包括了铃谷号,熊野号,以及利根级的两艘,而最上号则是因为被改造成航空巡洋舰,编入第二舰队替第二航空战队护航.铃谷号所在的第二舰队拥有战舰大和号等战舰四艘,重巡八艘的有力传统水面舰队,配备三艘轻型空母,作为机动部队的前卫队,而并非如同中途岛海战一样作为主力部队放在后面,这说明了日本海军作战思想上的转变。但是日本海军派出的四百架战机却遭到猎火鸡式的屠宰.
铃谷号的最后征程是在莱特湾大海战中.铃谷号和熊野号同属于栗田舰队,而都能撑过西布雅海的空袭,最后终于到达命运的萨摩岛,发现了美军的空母群.栗田中将将这些空母群当作是美军正规大型空母群,但实际上这些只是担任护卫工作的塔飞三号轻空母群.栗田一发现敌航舰,马上就下令正处于防空环型阵的舰队杀过去,结果,因为队形散乱,天候不佳,再加上美军战机起飞攻击,以及美军驱逐舰视死如归的勇敢攻击,日军只击沉了冈比亚湾号轻型航舰以及三艘驱逐舰,却损失了四艘重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铃谷号因为中了数枚至近弹而陷入航行不能的惨状,后来遭受美军战机三十架的攻击,引爆了正在装填中的鱼雷,发生大爆炸,引发了全舰的火灾,最后由己方的鱼雷带入海底安息.
建造所 横须贺工厂
起工 昭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下水 昭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竣工 昭和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2000吨
全长 200.6m
全幅 20.2m
速力 3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
兵装 15.5cm60倍径主炮十五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系统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主炮换装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主炮换装完了
换装后的要目
排水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