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意大利重巡洋舰
二战中的意大利重巡洋舰
从20世纪初起,各海军强国竞相发展大型、高速的巡洋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巡洋舰吨位大幅度增加,航速明显提高,火炮口径也有所加大。例如英国1916年建成的“霍金斯”型巡洋舰,排水量达9800吨,最大航速为30节,装备了7门190毫米炮。该型舰成为现代重巡洋舰的先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各国巡洋舰的研制和建造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巡洋舰特别是重巡洋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增加,航速也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日本“古鹰”级达到35.5节,美国“阿拉斯加”和英国“奥罗拉”E型巡洋舰航速均为 33节,意大利的轻型巡洋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大航速40节。装甲防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普遍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重视。整个二战期间,伴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巡洋舰的作用日渐加强:广泛地参加各种战斗活动,频频袭击敌海上交通线和保护自己的交通线。条约型巡洋舰是根据华盛顿条约所限制建造的主力舰的结果,也是受条约限制建造最严的战舰。根据伦敦条约中总排水量的限制,意大利和法国可拥有7艘条约型巡洋舰。意大利共建造了三代重型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