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驱逐舰航速提高不易?
为什么驱逐舰航速提高不易?
航速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舰体规模及舰体体形的合理性;动力系统的规格
及性能;舰载量的大小等。在这方面,驱逐舰的发展呈现矛盾状态。要求在加大舰体和舰
载量的同时,提高航速。而事实上,两者很难兼而得之。
由于驱逐舰越造越大,且承载量难以减少,所以使得驱逐舰的航速呈现停滞不前的状
态,其最大航速一般在20余节。但是,为了赢得海战场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又不得不在提
高驱逐舰的航速上挖空心思。美国1958年开始下水的孔兹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6150吨,
比二战期间的驱逐舰几乎增加一倍,航速达到33节。满载排水量达8300吨的伯克级驱逐舰
(1985年开始建造),航速也达到30节以上。苏联卡辛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4500吨,航
速达到35节。1982年加入现役的现代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7500吨,航速仍达到32节。
80年代后期加入现役的无畏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8200吨,航速达到了35节。世界各国为
了提高驱逐舰的航速,除了改善舰体、改良武器装备等舰载物之外,主要在其动力装置上
下功夫。一是提高主机功率,增加主机台数;二是改蒸汽轮机为燃气轮机;三是采用联合
动力型;四是大胆采用核动力。
但是,依当前的科技水平,要想真正解决好动力系统(包括储油)与舰载量的矛盾,
都不是太容易的事。
在舰体规模、舰载量大小与航速高低构成矛盾的情况下,多数国家宁可要前者而牺牲
后者。正因为如此,尽管动力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好,但驱逐舰的航速并没有提高。许多国
家追求大舰体、大舰载量。在人们的观念中,舰载武器的远射程比舰本身的高速度重要得
多。 历史 上那种靠高速度抢夺有利战位从而用炮火击沉对方的海战方式,似乎已经过时,
代之以制导武器远距离准确打击对方。鉴于这种认识,驱逐舰的速度,只要符合大型编队
整体速度的要求就行了。
当然,不管怎样,跑得快毕竟是战场制胜要素之一。在首先满足探测设备、武器设备、
储油、水、粮和人员对空间要求的前提下,世界各国仍在不停地谋求高速度,在舰型、动
力装置性能、燃料性能等方面的绞尽脑汁。因此,从总的发展趋势看,驱逐舰的航速还会
提高,但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