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击-13 型飞机(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歼13 的两种气动构型,左为机腹进气,右为两侧进气

在当时同量级的新战斗机中,同时研制的还有美制的 F-16,这一型飞机设计非常成功,并经过了不断改进,成为了北约国家的主力装备。虽然同处两个世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歼13

与 F-16 的外形差别也是非常之大,但是在主翼的设计上确是惊人的相似。同是采用了边条翼形式。虽然这一机翼构型现在已是十分常见,但在 60

年代末却是绝无仅有的。而且美国毕竟至少拥有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喷气时代歼击机设计的经验,而中国什么都没有,能参考的至多不过是米格-19,然而在完全独立的,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竟能设计出如此先进而巧妙的机翼构型,本身就是个奇迹。

不仅如此,为了使阻力减至尽可能的小,歼13

采用了上单翼。但是上单翼形式稳定性好,不利于高机动飞行。所以该机在设计时巧妙地使主翼下反,增加了飞机的轴向不稳定性,解决了这个矛盾的问题。

而且该型机是中国歼击机首次采用前缘机动襟翼,虽然偏转速度现在已不得而知,但足以和飞机的俯仰姿态响应,和飞机的飞行马赫数及仰角相配。更何况当时我国还没有随控布局中的“放宽静稳定度”技术,飞机无法靠“增稳系统”自动控制舵面,所以使用这一设计是十分大胆的。

致命弱点

歼13 歼击机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其发动机。

一开始,歼13 拟采用一台英制斯贝 MK.202 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9,300公斤力)的国产型涡扇-9(WS-9),但因推力不能满足需要而改用推力为

12,200 公斤力的涡扇-6(WS-6)发动机。不久从国外引进了米格-23 之后,又决定改装米格-23 所用的 P-29,国产型也称涡喷-15

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但后来都未能付诸实施。

第一页    上一页    第4页/共8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