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58轰炸机
美国b-58轰炸机
Image:1158467942740927.jpg 美国b-58轰炸机 ⊙ 康维尔公司的b-58是美军装备的第一种实用超音速轰炸机,1960年3月进入美国空军服役,虽然在服役过程中未曾投掷过一枚炸弹,但该机确实成为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60年代最主要的空中打击力量,该机有着以前任何轰炸机不曾拥有的性能和复杂的航空电子
设备,代表了当时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准,但b-58的服役生涯却和其研制费用、性能不甚相符,战略空军司令部没能留住这种优秀的轰炸机,造成这种悲惨现象主要归结于该机追求超音速飞行而使用了许多不太成熟的新技术,由此造成该机故障率出奇的高,当然除了本身的技术员原因外,弹道导弹的服役也是该机的过早退役的原因之一。
◇ 起源
b-58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二战末期,美国陆军航空兵脱离陆军成为独立的美国空军的那一年1947年5月,时任空军参谋部研发中心主任的柯蒂斯?李梅少将(后来的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写信给空军装备司令部司令内森?f?特卫宁中将,请求装备部开始一种中程喷气式轰炸机的研制,飞机最好能够在50年代进入一线部队中服役。
李梅的建议被空军参谋部采纳,参谋部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议,召集美国几大航空巨头,对研制新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同年10月份,空军召开了设计代号为xb-55的中型轰炸机招标会,但由于资金紧张,所以xb-55于1949年1月27日空军装备司令部取消了该机的发展。而空军部分高层官员的目光则变得十分的长远,他们看上了一般只有战斗机采用的三角翼布局的非常规轰炸机,而且,他们提出了当时近乎显得有点荒唐的要求:超音速轰炸机,空军很快提出了gebo i方案。gebo是通用轰炸机研究方案的缩写,在gebo i中,空军只透露了一个性能参数:最大起飞重量68吨左右。康维尔公司由于研制了一系列的三角翼截击机(如xf-92)而使其在三角翼飞行器上有雄厚的实力,因而格外受空军的器重,开始了超音速轰炸机的研制。
xb-55的取消带来的积极效应是缓解了空军经费短缺的尴尬局面,此时,多位官员联合提议,研制比gebo i更先进的洲际轰炸机,由此便诞生了代号为gebo ii的洲际轰炸机方案,这个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载重5吨炸弹,作战半径2000-4000公里,战斗升限10000米以上,起飞距离不得超过1800米。
1950年1月,康维尔在参与了gebo ii后,提出了一种寄生方案,即以当时最大的轰炸机b-36为母机,在其机腹下挂载一种小型的三角翼轰炸机,子机有两名成员,装备4台涡喷发动机,机身全部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子机空重约8000公斤,发射重量45000公斤,最大升限1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1.6马赫,机身不装备任何自卫武器。由于该机飞行速度快,升限高,作战时应该比较难拦截,空军原先对这种设计非常的感兴趣,但gbr-36f和rf-84k的败笔让人不得不对这种寄生方案持怀疑态度,研制子母机的花销将大于研制自行起降的常规轰炸机,而且由于b-36和子机组装在一起后,体积将会异常的庞大,在空中极易受到拦截。
同年4月,gebo ii方案又提升了指标:作战半径5600-7200公里,飞行速度1.5马赫。4个月后,康维尔制成了由5台发动机推动的三角翼轰炸机原型机,5台发动机中有3台可以在飞行途中脱落,该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机腹下加装了一个荚舱,荚舱中装有燃油和核弹,并且荚舱上装有一个发动机,飞机的主发动机为两台半埋式大型涡喷发动机。在作战时,b-36会携带其飞行3000公里,然后b-36返回基地,子机完成任务后以0.9马赫的速度返航。
与此同时,波音在xb-55被取消后,开始高性能中型轰炸机的研制,即型号484-405b,其实和康维尔公司的“离奇”型号相比,波音公司的设计显得有点保守,型号484-405b采用了低展弦比上单翼,后掠角47度,移植了b-47上的炸弹舱,采用4台普?惠公司的j57-p-5涡喷发动机,为了保证能够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
1951年1月26日,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