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盗贼——B-58 超音速轰炸机(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B-58 设计构想的演进过程

1952 年 2 月 1

日,USAF 正式提出了超音速轰炸机的需求,需要一种多用途超音速战略侦察/轰炸机,能携带 10,000 磅炸弹进行半径 5,000

英里(进行一次空中加油)的攻击,同时速度高空要超过音速,而低空则要达到高亚音速,同时飞机的尺寸要足够小,这样可以降低被雷达探测到的几率,而且空军还希望这种飞机能在

5 年内投入生产。

朝令夕改在美国也是有的。到了 2 月 26

日,要求又变了,快速完成一个既要高空高速又要适应低空高速任务的轰炸机的指标被认为是不现实的,因此目标回归了现实,不在对低空高速进行要求。经过了各级部门、兰德公司等的评审、咨询,这些要求被作为正式的性能指标在

52 年 9 月提出了,代号是 SAB-52-1,不过空军仍然希望能在 1957 年得到自己心爱的战机。

在 1952 年 2 月底,为了节约费用与时间,USAF

放弃了全面的竞争投标,只选择了波音与康沃尔的方案进行评价、对比,而且要求他们平行推进第一阶段,以实现他们之间的竞争,在 52

年秋季会提出需求共双方进行详细设计与制造模型。在 1953 年二三月间将挑选一个获胜方案。而合同的重点继续放在较小的尺寸与最高的高度与速度性能上。

由于财政紧缩,使得 USAF 同时推进两个竞争项目非常困难了,波音由于 XB-55

的取消而减缓了财政上的压力,康沃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到了 2 月下旬,MX-1626 项目几乎就被取消了,直到 5 月才获得了资金支持活了下来。

第一页    上一页    第8页/共47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