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相:无数祖先关于生命经历回忆

资料图片
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名叫平子的人,常常去到两千多年前,和召公、周公、申伯、周宣王、周平王、周桓王,以及春秋初霸、一世枭雄郑庄公寤生等这些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名人平起平坐,或担当他们之中一些人的幕僚,或参与一些那个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经历了春秋前后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期间,还有个名叫莫子的某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偶尔也会到春秋时期的某些国家去逛一逛,和平子坐在某个饭馆里边吃虚拟的河南名菜大餐,边交流他们各自对历史的不同看法。有些时候,平子还会回到现实里来和莫子在歌厅里见上一面,当然,他们的谈话内容仍然是对历史的疑问或考证。在这期间,平子还时不时地要从两千年前回到他的单位参加政治学习,参与单位的体制改革,或者上网查个资料,等等。这就是《我在两千年前混来混去:春秋纪事》里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部后现代历史叙事的文本。小说的叙事从物理时间的连续性中断裂出来,转向心理空间的并置;从由阅读经验而产生的个体记忆的无序的组合,到把具有历史意味的图像插入到叙事之中,并与小说中的历史叙事构成“互文”,这些,就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的表征。其实,这部小说就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个体对历史文本的阅读和思考。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这里,作者所表达的就是对我们人类由集体记忆所传承下来的历史的疑问,是对这种历史的事实考证,更是对这种历史的人性修正,是作者把自己的生命经验对春秋时期日常生活的转换,是对所有历史的一次幻想加梦想的演出和狂欢。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我们无数的祖先写下的关于生命经历的回忆,就是由无数个体记忆所构成的集体记忆。由无数的充满主观性的个体记忆所构成的历史,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后人的个体记忆。
在集体记忆所构成的历史中,我们很难接近它的真实。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历史都来自个体的记忆,那是因为记忆的本质是无序的。记忆把你亲身经历的,把你的幻想和梦想、把你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人生经历并置于同等的位置上。同样,记忆也把我们今天的经历和两千年前的经历并置在同等的位置上。我们一经进入回忆,记忆就没有先后和真假之分,记忆就具有了虚构的性质。所以,历史的真相在充满主观的个体记忆中被覆盖。
当然,我们从集体记忆里回逆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观照我们生存的现实,观照我们自身的存在。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寤生、祭足、姜氏和颍考叔,其实,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如果你想和平子一样去看望他们,那就读一读这本书,它的叙事所构成的挑战姿态,我敢说,对你的习惯性阅读肯定构成威胁和考验。正是如此,你从这部关于对人类记忆的认识和实践的书里,也肯定能得到生命在现时代仿佛已是久远的那些浪漫、壮美、激情和震撼。
如果你真想到两千年前的春秋去“混混”,像莫子说的,那样肯定不行。你想,六块钱的的士费(书中语),怎能抵达我们民族历史的深处呢?不能。这当然是小小地调侃一下。事实上你真的想到春秋去,我以为,那就真的需要你花上一生的时间,来对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进行阅读和思考,只有这样,你才能有可能和该书作者怀有的野心和企图一样,兴许能找到打开那门的钥匙,并穿越烟瘴,出入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