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新型鱼雷海上试射全部命中目标(图)

资料图:海军士兵为宋级潜艇吊装国产新型鱼雷
“动力系统检测完毕!”“电池检测调试完毕!”“战斗部位检测完毕!”
8月中旬,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装备部,一项紧急鱼雷保障任务正全线展开。保障车间里,一枚枚鱼雷在流水线上流畅地检测,一个个口令锵锵有力。库存鱼雷经检测调试后快速转型为潜艇战雷。
近年来,该部承担多项新型鱼雷、水雷的试验、保障任务。在时间紧、缺经验、缺技术的条件下,他们标准不降,严格要求,自主创新,实现了保障速度、效益的双丰收。
鱼雷、水雷等属于大威力的危险战斗武器,在军械保障上要求精、准、细。该部正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摸索出了新型保障模式。
装备部设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部长廖伟荣任组长,成员多是装备部业务尖子。每实施鱼雷保障革新前,该小组都要召开风险评估会,拿不准的项目就与厂方、科研院所的专家分析探讨,确保革新过程的安全。
在一次新型鱼雷试射保障过程中,因天气推迟潜艇出航时间,依保障要求,检测过的鱼雷在这几天内无需再次检测也能正常使用。该部为确保新型保障方法万无一失,组织技术骨干对鱼雷进行再次检测,结果发现有两块电池无法放电。精心检测调试之后,所有鱼雷在海上发射中全部命中目标。目前,只要经该部检测调试过的鱼雷,时间上不超过周期的,都能随时参加训练和战斗。
按照厂方和专家组制定的保障操作规程,某新型鱼雷每次发射回收后,上面一个价值几十万元的部件不管有用没用都必须更换,费时费力。为此,该部官兵对重复使用该部件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多次检测,发现根本原因是其中一个端口容易渗进海水。他们对此端口做了封口处理,避免海水渗入,经过反复调试检测,记录各情况下部件密封情况,最终取得成功,这使雷弹的保障时间大为缩短。仅此一项创新就节约了几百万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