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编队垃圾回收设备先进 卫生标准超五星级
新华网消息:经过近300小时的连续航行,海军第六批护航编队已顺利抵达任务海区。自编队驶离母港那一刻起,“节约、环保、健康”这三大理念便始终伴随左右,在硬件设施上你能用到,在主题教育中你能学到,在广播中你能听到,在《蓝盾快报》和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你能看到……
节约理念:点滴中培育
“当你洗漱的时候,请使用口杯接水,口杯接满后,请立即关闭水龙头;当你洗衣服时,请适量少放洗衣粉……”一句句温馨提示总会在“蓝盾之声”开播时,传入护航官兵耳内。自起航以来,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编队文化干事刘春彦每天都会在话筒前插播一段《节约倡议书》。“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我能做的就是把这样一个理念进行反复强化,时间一久它自然能够深入人心。” 刘春彦说。
在洗漱间的水龙头旁,贴着这样一句宣传标语:舰艇淡水存储空间有限,请您节约每一滴水。上士张立山正在这里漂洗衣物。“如果因为节约用水,而致使衣物漂洗不净怎么办?”张立山说: “舰上想得很周到,专门配发了易于漂洗的‘透明皂',洗衣服既干净又省水。”
餐厅里,就餐官兵手拿铝制分餐盘,依据个人的喜好和饭量自行挑选饭菜。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官兵的分餐盘里所盛饭菜有多有少,但种类花色不下于四个。气垫艇分队四级军士长谭爱民指着分餐台说:“吃完了,还可以去那里盛,但不能剩下,这和地方自助餐规矩一样”。
环保理念:人人皆有责
走进“昆仑山”舰的各个舱室,地上总是一尘不染,每个舱室内都放置着两个贴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标识的垃圾桶,时时提醒官兵废弃物品需分类入桶。
为确保此次护航途经海域生态环境不受人为破坏和影响,第六批护航编队把环境保护作为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组织官兵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海洋法》等相关法规,并结合以往海训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舰上配有“固体垃圾压实装置”、“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真空处理系统”和“油污水处理系统”等多种环保设施。
在垃圾处理间,上等兵蒋朝辉正将滤水后的餐厨垃圾,一勺勺喂给机器。“100公斤的餐厨垃圾经过滤水、搅拌、烘干、压缩等工序,打包后仅不足10公斤。”
“昆仑山”舰副政委朱军政说: “硬件设施已经是较为先进和完备的,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将科学环保意识自上而下贯彻好才行。”
健康理念:干系你我他
“请将需要换洗的外套送到1P30号房间。”每天晚饭后,“昆仑山”舰广播里总会传来这样一则提示。下士杨小伟告诉记者,每晚7点至9点是他最忙的时候,因为此时得收取和整理官兵需要洗涤的衣物。
在不足10平方米的洗衣房里,整齐摆放着9台全自动洗衣机和4台烘干机。洗涤前,细心的杨小伟都要用消毒液对洗衣桶进行彻底消毒杀菌。洗净的衣物还会被送入烘干机内进行高温烘干。前来领取衣物的机电部位四级军士长徐兴刚说:“说实在的,如今舰上条件真是不错,海上高温、高湿,但我们总能换上干爽而清香的衣服干工作,精气神更足了!”
在保证护航官兵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编队还制定了科学的卫勤机制,强化官兵树立“大卫生”观念,努力改善卫生设施,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教育,提高大家的健康防患意识。
在舰艇上,记者隔三差五总能看到带着“红十字”袖标的防疫组活跃在舰上的各个部位。他们每人身背15公斤的消毒液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穿行在住舱、洗手间等公共场所。卫勤组医生回房剑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告诉记者:“我们制定了3天一次主要场所消毒、一周一次全舰性大面积消毒的计划,分批次对舰上的每个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杀菌,做到不漏一个战位不漏一个住舱,确保官兵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编队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林延河说,如今科学健康的理念早已深植官兵脑海,并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在生活细节中,三大理念将在护航过程中不断延伸和拓展。(张鑫鑫、余黄伟、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