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感叹:中国研发航空装备进展太快了
据东方网摘编俄罗斯基梅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多布罗沃利斯基说,中国人似乎已经开始在世界武器市场上抄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后路。最近10年中国以少量购买分批试用为由从俄罗斯得到最新型的飞机、坦克、火炮和导弹,每样1-2套样品,在自己的航空工厂里全部拆卸后认真研究,然后组装,全力仿制,结果几乎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推销一切国产类似产品。从1992年起俄对华供应了76架苏-27SK歼击机,1995年又出售许可生产线,中国工厂随即组装生产了200架。
从1996年起,中国开始在沈阳利用俄罗斯部件组装歼-11战机,截止到2003年俄共为中国歼-11战机提供了95套配件,随后中国以飞机战斗能力有限为由拒绝采购另外一批105架飞机,显然中方已经得到了所有必要的技术,从而自主生产歼-11,并向第三国出口。俄军事专家原来认为中国在掌握俄航空装备技术仿制相关产品有着明显的软肋,特别是在在发动机方面,至少需要10年才能自主生产,不料中国在航空装备研制方面的进展极为迅速,21世纪初就生产出了70%的配件使用国产产品的改进型歼11战机,装配完善型国产雷达,携载国产导弹,同样具备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之后中国使用国产机载计算机,几乎完全替代了俄制苏-27战机上的类似仪器,2007年中国展示的歼-11B飞机原型几乎就是改进型苏-27SMK的完全复制品。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武器装备建设成就展上的歼-11
中国军队其他部分现役武器装备同样与俄制产品非常类似,比如中国在与俄罗斯雷达企业合作时以试用为由采购了1-2套歼击机机载雷达,几年后中国就有了克隆品。如今正在上海建造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安装的搜索雷达酷似俄罗斯此前出口的“护卫舰-M2EM”系统,中国PLZ05式155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源于俄制2S19M1,A-100多管火箭炮则取自俄制“龙卷风”。
中国研制的FC-1战机明显仿制米格-29,如今却低较低的价格在埃及市场上与俄罗斯的米格-29竞争,莫斯科原准备向埃及出口32架米格-29,但是持续数年的谈判一直没有突破,与此同时,埃及人还在谈判购买和联合生产中国的FC-1,其发动机则使用俄制RD-93,此前中方已通过俄国防出口公司采购了100台。
另外,中国航空制造商还在仿制俄罗斯的苏-33舰载歼击机,以从乌克兰得到的苏联时期的2架T10K试验机为基础,帮助中国工程师解决了国产舰载歼击机折叠翼难题。此前中国曾准备从俄罗斯采购50架苏-33舰载机,后来决定仅采购2架先行试用,显然是为了更详细地研究飞机的结构和飞行技术性能,进而研制国产产品,结果遭到担心技术泄露的俄方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