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林-Ⅰ和Ⅱ级驱逐舰
类别:舰艇驱逐舰
型号:基林Ⅰ、Ⅱ级
图片:




发展过程:
台湾于1965年"八.六"海战失利后,向美国购入的驱逐舰,共14艘。12艘Ⅰ型,2艘Ⅱ型,主要用于反舰、反潜作战。由于该级舰是美国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老式舰艇,为提高其作战能力,台湾对其进行了三次较大改进,分别称为武进一、武进二和武进三计划。武进一计划于70年代中期实施,改进对象为3艘基林舰、3艘萨姆纳舰和4艘弗莱彻舰,主要改进内容是加装雄风1型反舰导弹和美制海小槲树舰空导弹以及相关的电子设备,提高了其防空和反舰能力。武进二号计划于80年代实施,改进对象是4艘基林舰,主要内容是加装较先进的指挥系统,换装意大利76毫米奥托速射舰炮,取消美制127毫米舰炮,加装雄风1型反舰导弹和台湾研制的16管电子干扰火箭发射器,增加了直升机库和甲板。武进三号改进计划于80年代末期实施,主要对象是7艘基林舰,改进内容是安装美制标准1型舰空导弹,配备MK-15型6管密集阵系统,用76毫米奥托舰炮和40毫米博福斯舰炮取代美制127毫米和40毫米舰炮,配备了美制H930MCS型作战指挥系统,通过武进三号改进,上述舰只防空、反舰和电子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1998年,随着台湾向美国海军租借的反潜护卫舰诺克斯级(台称济阳级)陆续到位,只经过武进一、二改进计划的阳字号舰从1998后开始以每月一艘的速度陆续退出现役,目前只有经过武进三改进计划的少量舰只在役,预计也将不久退出现役。
性能特点:
①舰龄较长,舰体老化。
②改进后武器配备较合理,加装了反舰导弹、反潜鱼雷(导弹)和舰空导弹等。
③更新了相应的电子设备。
基本数据:
标准/满载排水量2425/3500吨
长×宽×吃水119×12.6×5.8米
巡航/最大速度/32.5节
动力装置2×蒸汽轮,44000千瓦,双轴
续航力5800/15(海里/节)
人员编制 约275
直升机1×500MD
导弹2座双联、2座3联标准导弹发射架(或仅2座3联)1座阿斯洛克发射架(或者1座雄风2发射箱)
火炮1×奥托-梅莱拉76毫米(或者127舰炮)2×博福斯40毫米1座密集阵系统
反潜武器2×3联装MK-46鱼雷发射管
雷达SPS-29或SPS-40对空,SPS-10对海,MK-25火控2×HR-76制导,SRN-15塔康
声纳SQS-23H舰壳主动式
电子战4×6管干扰火箭发射架,MK-T-6鱼雷诱饵装置ULR-6干扰机,WLR-1和WLD-3雷达警戒设备
指挥控制H-930指挥控制系统,MK-37火控或MK-114指挥控制系统
识别特征:
①舰首角度较大,主炮后有朝左前和右前倾斜配置的2座双联标准导弹发射箱(个别舰无前甲板的2座双联)。
②四脚格状式桅杆两座。两桅之间为两舷对称配置的护盖式烟囱,右前左后,其间配置了雄风反舰导弹或者阿斯洛克发射箱,后甲板密集阵系统配置位置较高,在其前后,分别有朝向左右舷倾斜配置的三联标准导弹发射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