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一史前文化遗址
记者从内蒙古[注: 蒙古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原为中国的一部分。]自治区阿拉善博物馆了解到,日前由阿拉善博物馆、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调查队对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周边的沙漠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这次调查新发现了一处面积较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巴彦陶来遗址。
据阿拉善博物馆工作人员边文利介绍,巴彦陶来遗址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约40公里处的巴彦陶来农场内,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80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四周被高大的沙丘[注: 沙丘英文名称:sand dune小山、沙堆、沙埂或由风的作用形成的其他松散物质叫沙丘。沙丘的存在是风吹移未固结的物质所致。]所包围,地表不见沙生植物。
由于长时间受风沙侵蚀,遗址破坏比较严重,大量的石器残片、陶片和动物骨骼碎片散落一地。据初步估计,遗址四周的沙丘下应存在部分被叠压的遗迹。
从地表所采集的部分遗物看,遗址的文化内涵较丰富。陶器类遗存多,并有大量彩陶,还发现石核、石片、石镞等石器。
据介绍,这个遗址的发现,初步证明了额济纳黑河流域在史前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遗址的具体年代及文化属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