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PzKpfw-III中型坦克(14)
三号喷火坦克
从1943年2月到1943年4月,一百辆由鲍恩斯威克(Braunsweig)的MIAG生产的三号坦克M型在卡塞尔(Kassel)的维格曼货车工厂改装成喷火坦克。新车型正式名称为三号坦克Fl型(PzKpfw III(Fl)/ Sd.Kfz 141/3),但一般都叫作“三号喷火坦克”(Panzerflammwagen III)。三号喷火坦克将M型的正面装甲加厚30~50毫米;乘员减至3人――车长兼火焰器操作员、无线电通讯员兼车体机枪操作员、驾驶员;原M型的主炮和弹药箱被改成了14毫米喷火器和储油箱,14毫米喷火器的仰角达到20度、俯角为8度,两个储油箱内存有1020升易燃油 (Flammol)。易燃油通过两冲程DKW马达泵至发射口,经电子点火后喷出。储油箱中的油可供125次一秒短射或81~81次两、三秒长射。有效喷射距离约50~60米,视天气情况或油的类型而定。三号喷火坦克原是为用于类似于斯大林格勒的这种城市作战而设计,但实际上它并未到达它的目的。该种坦克被分配到装甲团和装甲营的喷火坦克排(Panzer-Flamm-Zug)服役,每排7辆,主要在东线服役,在意大利也有少量服役。1941年5月5日,德军的一份报告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三号喷火坦克当时装备的情况:大德意志师(28辆),第六装甲师(15辆),第一装甲师(14辆),第24装甲师(14辆),第26装甲师(14辆),第16装甲师(7辆)……1943年另一份报告指出,从3月至12月,三号喷火坦克仍在以下部队服役:在东线的第一、第六、第11、第14、第24、大德意志装甲师;在意大利的第16、第26装甲师。1943年7月,有41辆三号喷火坦克随同第6、第10和大德意志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该型喷火坦克并不成功,后来有35辆被改装了回了标准的三号坦克M型或三号突击炮。1944年11月,返修的100辆三号喷火坦克中只有10辆出厂并组建了属于南方集团军群麾下的第351装甲喷火连。今天,在意大利科布伦次博物馆里还能找到一辆三号坦克Fl型(底盘号77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