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波兰重型战斗机方案(7)
与“狼”流畅匀称的机体相比,“豹”显得有些发福,另外“狼”在机尾安装了滑橇,“豹”则改用尾轮。“豹”是 PZL 开发的军机中最早采用机翼整体油箱的型号。

图为 PZL.38 机尾细节,可见平衡式方向舵与尾橇,PZL.48 则放弃了尾橇而采用尾轮设计
PZL.48 原型机的制造工作始于 1939 年年初,主翼与机身部分首先制造完成,计划在 1939 年秋季进行机身静力试验,1940 年上半年完成全机静力试验。如果进展顺利的话,PZL.48 量产型将在 1941 年装备 10 个飞行中队。PZL.48 包括两种改型:PZL.48A 与 PZL.48B。PZL.48A 将在机头配置 2 门 20 毫米 wz.38 航炮与 2 挺 7.9 毫米 wz.36 机枪,在后射手/观察员舱配备双联 7.9 毫米 wz.37 机枪;PZL.48B 则在机鼻安装 8 挺 7.9 毫米 wz.36 机枪,两种改型都具有很强的前向火力。1939 年 9 月,德军入侵波兰后,“豹”的研发工作被迫终止。
1939 年春,Misztal 又开始设计另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PZL.54“山猫”,计划采用 2 台 Hispano Suiza 12Z 引擎(总输出功率可达 1,200~1,600 马力),机头火力更猛( 2 门 20 毫米航炮+6 挺 7.9 毫米机枪),速度更快(设计时速 640 公里)。遗憾的是,该机仅仅停留在设计蓝图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