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波兰重型战斗机方案(4)
PZL.38/II 原型机上安置“海豹 I”引擎的短舱

“海豹 I”为 8 缸直列式倒 V 型风冷引擎,排气量 10 升。“海豹”自设计初期就问题不断,尽管仅有的 2 台样机在造价、耗油量与输出功率方面不比波兰仿制的布里斯托引擎优越,但其主要设计指标如功率系数等已达到当时技术水平的极限,国外实力雄厚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也是在二战后期才开始生产同样性能的引擎。设计师 Stanislaw Nowkunski 猝死后,“海豹”引擎的开发工作已经无法赶上 PZL.38 等机型的开发进度,作为权宜之计,PZL.38/I 安装了“游骑兵”引擎,设计中的 PZL.50 改用布里斯托引擎,PZL.48 则改用 Gn-Rh 引擎。问题缠身的“海豹”项目艰难延续到 1939 年,不过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项目名义上的存在只是为了避免丑闻与调查,保住相关人员的饭碗罢了。
PZL.38 的空重为 2,155 千克,大大超出人们预期的 1,715 千克,有效载荷因而从 1,055 千克下降到 645 千克,再除去机组成员的体重(175 千克)与燃油机油的重量(400 千克),能用于航弹与枪炮弹药的有效载荷只剩下 65 千克。
当德军入侵波兰之时,PZL.38 原型机仍然呆在 PZL 的工厂里,由于它们无法离地,因而不能像 PZL.37 那样飞往别国避难。受损的 2 架原型机均被德军俘获,其中 PZL.38/II 被运回德国,二战期间曾在柏林航空博物馆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