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代价和经济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人员伤亡是惊人的。据资料统计:战争期间,世界各国的人口伤亡达9000万人以上。其中欧洲的伤亡人数为:苏联约2000万,波兰约600万,南斯拉夫约150万,荷兰和比利时共约30万,英国和不列颠其他国家共约50万,德国约650万;在亚洲,中国约1200万,越南约200万,菲律宾约11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据统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00亿美元。
其中,苏联损失6790亿卢布,等于苏联全部财产的1/4,战争中有1700多座城市被毁。法国在战争中经济损失为1.4亿法郎,相当于法国战前三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波兰损失200亿美元,捷克斯洛伐克为2000亿克朗,南斯拉夫为91.45亿美元,比利时为1750亿比利时法郎,英国为250亿英镑,荷兰为114.25万荷盾,中国也高达百亿美元之巨。
下面的所有数据来源于公开发表的军史资料。
军事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按年计算的最高值)
美国
英国
苏联
德国
日本
43.4%
55.7%
55%
67.8%
49.7%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苏联的军事开支总比重,据西方估计约65%。
武器生产:(数量单位:千)
德国
苏联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英国
枪支
11585
12139
3577
14263
3200
6367
机枪
1175
7690
449
2614
107
938
火炮
399
834
168
651
32.1
491
坦克
46.3
104.8
4.8
99.5
1.9
29.3
飞机
89.5
132.6
55.1
192
7.6
94.6
*苏联的枪支数不包括冲锋枪(总数大约在700万左右)。
*“强击炮”和坦克歼击车按坦克计算。
*(除日本外)飞机只计算一线作战飞机,不包括辅助飞机。
*苏联大量制造的“夜鹰”(由民用飞机改造来的辅助轰炸机,基本只用来夜间攻击,总数在3.6万架以上)未包括在内。
*美国生产的辅助飞机总数为10.4万架。应认识到,对美国来讲运输机很多也是在“一线作战”。
主要经济品生产:
德国
苏联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英国
粮食(百万吨)
169.5
404.4
111.1
837
72.5
89.4
钢铁(百万吨)
187.7
93.6
48
511.7
13.4
99.2
电力(10亿千瓦时)
414
282
242
1678
123
315
石油(百万吨)
46.2
172.1
20.4
1466
6.4
93.5
煤炭(百万吨)
3455
903
411
3758
81
1464
*英国包括从殖民地输入。
*日本包括从占领国输入,德意情况不明。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单位原材料的军工生产:
按电力:
德国
苏联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英国
火炮
964
2957
694
388
261
1558
坦克
112
371
20
59
15
93
飞机
216
470
228
114
62
300
按钢:
德国
苏联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英国
火炮
2126
8910
3500
1272
2395
4950
坦克
247
1120
100
194
142
295
飞机
477
1417
1148
375
567
954
从这个结果看,被誉为“最精良”的德国武器不过而而。因为它不符合世界大战对武器的要求:不是性能好,而是单位投入的总作战效能最高。从这点上讲,苏联设计师做的最好。虽然苏联战斗机被有的人嘲笑为“农民用斧子砍出来的”,但其性能并不差――当然,也不过是性能平平罢了,可谁能要求更多呢?但是,考虑到性能的差距之后,德国的单位投入所产出的总作战效能仍然是第二位的。
英国武器性能稍差,但总算单位生产率不低,还弥补了一些。至于意大利和日本,表现差情有可原:资源少,工业不发达,武器差劲,数量又不足(虽然单位生产率并不太低)……
美国是个特例:美国的主要作战舰艇是战时生产的,同时要把大量的生产能力用于运输船和小型护航舰艇的建造,而日本则主要依靠战前已拥有的舰艇。而且,美国在研制原子弹。因而美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即使如此,美国以最发达的技术,单位生产率却最低,还是因为美国没有“享受”到切肤之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