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乐”的伴奏乐器——竹筒
在日月潭附近的每个村落里,都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大竹筒,每根长1.3~1.7米,将中间竹节打通,只保留底节。每逢祭祀娱乐之际,村里青年们扶之与地面撞击,发出咚咚的声音,人们称其为“竹鼓”。
当“竹鼓”响起,姑娘们便围拢在一起,踏着“鼓”点的节奏起舞。久而久之,竹筒也成了“杵乐”的伴奏乐器。
近年来,福建音乐工作者制成10多个大小不等、有固定音高的竹筒,最长的73厘米,最短的只有17厘米,它们可以在石板上敲击出旋律,丰富了竹筒的表现力。
在日月潭附近的每个村落里,都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大竹筒,每根长1.3~1.7米,将中间竹节打通,只保留底节。每逢祭祀娱乐之际,村里青年们扶之与地面撞击,发出咚咚的声音,人们称其为“竹鼓”。
当“竹鼓”响起,姑娘们便围拢在一起,踏着“鼓”点的节奏起舞。久而久之,竹筒也成了“杵乐”的伴奏乐器。
近年来,福建音乐工作者制成10多个大小不等、有固定音高的竹筒,最长的73厘米,最短的只有17厘米,它们可以在石板上敲击出旋律,丰富了竹筒的表现力。